第三章 損傷的分類與辯證診斷 第二節 辨證診斷第 9 頁
(3)周徑 取兩肢體相對應的同一水平測量,測量腫脹時取最腫處,大腿周徑可在髕骨上十到十五厘米處測量;小腿在最粗處測量即可。也可用雙手對稱合抱肢體,觀察雙拇指指尖的距離而測定之。
(二)各部檢查要點
1、頭部 注意有無傷口、血腫、壓痛或凹陷,并記錄其大小范圍;五官有無溢血、溢液的情況;瞳孔是否對稱、縮小或散大;語言對答、視覺、聽覺、嗅覺是否正常;鼻骨、顴骨及上頜骨骨折有否顏面畸形或觸及骨擦音;下頜骨折、顳頜關節脫位,常可引起咬合困難。外耳道流血水,常提示顱后凹骨折。創傷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昏迷、血壓升高、脈象洪大而遲緩、呼吸慢而深,則提示嚴重的顱腦損傷。兩側瞳孔不等,散大與固定,則表示病危的征象。
2、胸部 應觀察呼吸情況,注意胸部有無畸形、腫塊、擠壓痛、皮下氣腫及異常的清濁音區。肋骨骨折早期,x線拍片不一定能顯示骨折征象,故應仔細檢查胸壁,其間接壓痛更有臨床診斷意義。
3、腹部 應檢查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的部位、程度;腸鳴音是否存在,有無亢進或減弱;肝濁音界有無縮小或消失;有無腫物,腫物之大、部位、硬度,可否移動,邊緣是否清楚。胸部損傷出現咖啡樣嘔吐物時,是上消化道 創傷的重要證據。疑有內臟破裂或穿孔時可做腹腔穿刺,檢查有無積血或積液。
4、上肢
(1)肩部
【望診】 借助于視力或觸摸,來觀察兩肩的外形是否對稱,有無畸形或肌肉萎縮。正常鎖骨的外下方是凹陷的,腫脹時則該處膨隆。肩關節正常時,直尺兩端不能同時接觸到肩峰和肱骨外上髁,若三角肌癱瘓或肩關節脫位時則出現方肩畸形,直尺兩端可同時接觸到肩峰和肱骨外上髁,稱為直尺試驗陽性。
【觸診】 首先是尋找壓痛點,肱二頭肌長疼頭腱鞘炎,壓痛點位于其肌腱通過的肱骨結節間溝處;三角肌纖維退變,壓痛點位于三角肌的前后緣,有時此其彼伏出現多個壓痛點;岡上肌肌腱損傷,壓痛點常位于該肌肘附著的肱骨大結節處;三角肌下滑囊炎,壓痛比較廣泛,位于三角肌區。肩鎖關節處壓痛及隆起、肩峰下陷,檢查者用一手按壓鎖骨外端,另手自肘部向上托起其上臂,若畸形消失,即說明肩鎖關節脫位。
【運動檢查】 關節的活動包括肩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骨與胸廓壁之間的活動性連接四個部分,只要其中任何一個關節發生損傷或疾病,就會影響整個肩部活動,肩關節的主要運動有前屈、后伸,軟收、外展,上舉和內旋、外旋及環轉。
正常外展時,上肢可由軀干旁直舉(平肩后并外旋)過頭。這個動作包括肩肱關節和肩胛骨與胸廓壁之間的活動,故在檢查肩肱關節的外展活動時,應固定肩胛骨。岡上肌肌腱炎或不完全撕裂及三角肌下滑囊炎的患者,在肩關節外展六十度到一百二十度范圍內時,因上肌肌腱完全斷裂者,當肩關節外展三十度到六十度時,三角肌雖用力收縮,但不能外展舉起上臂,越用力向上抬舉肩越高聳,此時,如果幫助患者外展到這個范圍以上,三角肌便能單獨完成其余的外展幅度。
正常內收時,手能摸到對側肩部,同時肘部能貼緊胸壁。當肩關節脫位時,上述動作不能同時完成或僅能完成其中一項,稱為搭肩試驗陽性。
檢查肩關節內旋和外旋時,應先將患者上臂緊貼軀干側面,屈肘九十度位才能進行觀察。肩關節周圍炎時,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制,其中以外展、外旋及后伸動作受限最明顯,并引起疼痛,但在限度以內的活動則不痛。肩關節化膿性、類分濕性、結核性關節炎時,各方向的活動亦明顯受限制且疼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