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損傷的分類與辯證診斷 第二節 辨證診斷第 17 頁
(2)胸、腰椎和骶髂部
可根據情況,選取立位、坐位、俯臥位、仰臥位、側臥位等體位進行檢查。
【望診】 借助于視力或觸摸,了解胸椎、腰椎和骶髂部的情況。急性腰扭傷或腰椎結核患者,由于腰部不能負重,常以雙手扶持腰部行走,坐下時常用兩手撐在椅子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行走時,因疼痛的下肢不敢用力著地而表現為跛行。從背面或側面可觀察脊柱有無后凸、前凸及側彎畸形,上身多前傾。
脊柱后凸有兩種類型,一種呈弧形,又稱圓背,常見于姿勢性后凸、椎體骨骺炎、類風濕性脊柱炎等;另一種呈角狀,或稱駝背,常見于脊柱結核,椎體屈曲型壓縮性骨折等。輕度角狀后凸不明顯者,可用滑動觸診法,手指放在棘突上由上而下迅速滑動,即可觸到后凸的部位。前凸增加常見于脊椎滑脫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炎癥所致的髖關節屈曲畸形。
脊柱側彎應記明方向及部位,是“C”形或反“C”形,是“S”形或反“S”形。側凸不明顯者,可用滑動觸診法,即用中指放在棘突上,食、環指緊貼在棘突旁用力由上而下滑動觸摸,測定有無彎曲,同時可觀察觸摸后的充血帶是否正直。脊柱側彎常兼有縱軸旋轉,外觀棘突連線并無彎曲,僅表現為兩側肋骨、腰肌的不對稱。當病人向前彎腰時可看出兩側肩胛骨、腰肌的高度有明顯差異。
背肌在脊柱兩側隆起,脊柱在中央呈現一條溝狀。經常在彎腰位工作或缺乏鍛煉者,兩側背肌萎縮變平,而中央的棘突呈現一條隆起。腰痛患者有時會出現保護性腰肌緊張或痙攣。
【觸診】 棘上韌帶或棘間韌帶的損傷,以及腰肌扭傷常有明顯固定的淺在壓痛點;下腰部及骶骨部某些韌帶損傷,其疼痛可沿坐骨神經向下肢放射。椎間盤突出,常于第3、4、5腰椎棘突旁1.5厘米處有深在的壓痛,同時向傷肢遠端放射。腰椎的橫突上有腰肌的起止點,腰肌急慢性損傷時,常在橫突上有不同程度的壓痛。椎體骨折或結核,可有棘突壓痛、縱橫擠壓或叩擊痛。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