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損傷的分類與辯證診斷 第二節 辨證診斷第 15 頁
(3)踝、足部
【望診】 借助于視力或觸摸,了解足踝部的情況。先讓病人赤足行走,觀察其步態,并在負重情況下觀察其外形與站立姿勢。常見的足部畸形有下列數種:
1)扁平足 正常時,站立后足弓下方可插入一個手指;輕度扁平足足弓下部手指不能插入,但足弓尚未全部著地;較重的扁平足則足內緣著地,舟狀骨明顯向內隆起甚至接觸地面,足呈外翻外展姿態。檢查其鞋底則內側磨損較多。柔軟性的扁平足,在不負重的情況下足弓外形尚正常,但站立時足弓即塌陷;痙攣性扁平足則活動受限,在不負重情況下亦有明顯畸形。
2)馬蹄足 在站立時僅能前足掌著地,跟腱有攣縮;日久則前足掌增大且有胼胝,足后跟部顯小。
3)內翻足 站立或行走時,僅以足外側負重,跟腱向內偏斜。足外側或第五趾骨頭下方有胼胝,鞋底或鞋面外側有磨損。馬蹄足與內翻足多合并存在,稱為馬蹄內翻足。
4)外翻足 畸形與內翻足相反,足內側縱弓下陷,鞋底內側磨損。
5)仰趾足(又稱跟足) 站立時負重以足跟為主,走路時足前部不能用力著地,日久則前足掌變小,足后跟增大且有胼胝。
6)高弓足 足弓較正常高,僅部分病人有癥狀。
7)拇外翻(常合并扁平足)足拇趾向外側偏斜,較重者拇趾位于第2、3趾下面將第2趾頂起。此時可并發2、3趾錘狀趾畸形。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