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損傷的分類與辯證診斷 第二節 辨證診斷第 10 頁
(2)肘部
【望診】 借助于視力或觸摸,了解肘關節的情況。肘關節后脫位及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時,肘部呈靴樣畸形。正常的肘關節伸直時,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三點在一條直線上,稱肘直線;屈肘九十度時,此三點則形成一等腰三角形,稱為肘三角。這種解剖關系在肘關節脫位時發生異常,肱骨髁上骨折時則不變。當肘關節伸直時,前臂與上臂的縱軸呈5度到十五度的外翻角(女性一般較大),稱為攜帶角,此角增大稱為肘外翻,反向則稱為肘內翻。肘關節積液或積血時,屈肘觀察后方,可見肱三頭肌腱兩側脹滿,嚴重腫脹則呈梭形,肱橈關節部位的凹陷消失。
觸診 肘部勞損的壓痛點,常在肱骨內、外上髁部。前臂尺骨嵴在背側皮下可摸到其全長,若有壓痛或異常突起,常表示有病變。
【運動檢查】 肱尺關節的運動為屈伸,上、下尺橈關節的運動為旋前旋后(又稱內旋外旋活動),肱橈關節則同時參與屈伸和旋轉。肘關節的功能位置是屈肘九十度、旋中位。
檢查關節的主動伸直活動,應采取肩外展或高舉位觀察。主動屈曲活動,應在上肢下垂位置進行觀察。若抗力伸肘、被動屈肘時,肘后部疼痛,可推知是該關節伸側的病變;若抗力屈肘、被動伸肘時,肘前部疼痛,可推知是肘關節屈側的病變。肘關節脫位、關節部骨折、感染、骨化性肌炎等,都可以引起屈、伸功能的明顯障礙。在肘關節伸直位時,應沒有側方收展活動,如有,則說明關節側方韌帶松弛或斷裂。
檢查前臂旋轉活動時,應采取肘關節屈曲九十度位觀察,可讓病人兩手各握一小棍棒,同時作前臂旋轉加以對比。上、下尺橈關節任何一端有病變,橈、尺骨任何一骨骨折或折后畸形愈合都會出現旋轉障礙。若被動旋轉前臂,在正常時橈骨頭處亦可捫到轉動;當橈個骨骨折不連時,不能捫在橈骨小頭的轉動;但橈骨小頭脫位時,則可捫到突出而轉動的橈骨小頭半脫位時,前臂固定于旋前位置,而不能旋后。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