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損傷的分類與辯證診斷 第一節 分類第 4 頁
(三)傷臟腑
傷臟腑又稱為傷內臟。凡因跌撲、墜墮、打擊、或金刃等受到嚴重損傷時,多次傷及體內臟腑或骨折后斷端內陷刺傷臟腑者,均屬危急之癥。
根據損傷發生的部位,可分為頭部內傷、胸脅部內傷、腹部內傷三種。一般頭部內傷較為嚴重,但尚需根據各部具體傷情正確判斷。
還可以根據受傷的過程及外力作用的性質,分為急性損傷與慢性損傷(勞損)。
1、急性損傷 系指由于驟然而來的暴力所引起的損傷。急性損傷一般病情急重,應予以重視,及時檢查處理。
2、慢性損傷(勞損) 是指由于勞逸失度或體位不正受積累性靜力引起的損傷。此種損傷有時病因不明確,易為人們所忽略。勞損病例常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一般病程較長。
此外,還可以根據受傷時間長短,分為新傷與陳傷二種。
1、新傷 凡傷后時間未超過半個月者,無論傷情輕重,均屬新傷。
2、陳傷 又稱宿傷,俗稱老傷。一般是指受傷時間超過半個月者。
還可以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傷與重傷兩種。一般地說,在外傷中傷皮肉病情較輕,傷筋骨較重,而以筋斷、骨折為最嚴重。在內傷中,傷氣血病情較輕,傷臟腑較重,又以臟腑破裂出血為最嚴重。
總之,人是一個內外統一的整體,就外傷而言,皮肉受損,筋骨亦會累及;反之,傷筋損骨,皮肉必然同病。因經絡為運行氣血的通道,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而且“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因此無論是傷氣血或傷臟腑,均可導致經絡阻滯;反之經絡損傷,亦必然引起氣血、臟腑功能失調。同樣,外傷與內傷也是密切相關的,臨床辯證施治,都應該從整體出發,全面分析,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這是祖國醫學中醫傷科的特點之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