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x3hz.cn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1-17 9:27:09

·溫熱致痙
癥狀:壯熱頭痛,嘔吐,自汗,口噤,抽搐,角弓反張,甚則神昏,譫語,口渴喜飲,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或洪數。
治法:清熱透絡,鎮痙止抽。
方藥:羚麻白虎湯。
方以白虎湯清熱生津;羚羊角清熱解毒而鎮痙;天麻緩急止抽。方中可加銀花藤、鉤藤、絲瓜絡、木瓜透絡緩痙。角弓反張,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熄風止痙。熱勢盛者,加生地、玄參養陰清熱。嘔吐者,加竹茹、枇杷葉、代赭石降逆止吐。神昏譫語者,送服成藥安宮牛黃丸或局方至寶丹,清心開竅,醒神鎮痙,若用水煎劑,方中犀角應易以水牛角。
對熱甚發痙和溫熱致痙,都可選用下列藥物同時治療,效果較好。
1.復方連翹注射液(連翹、銀花、貫眾、龍膽草、黃連、生石膏、鉤藤、知母、板藍根、甘草等組成),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2.清熱鎮痙散(由羚羊角30e。白僵蠶24g、蝎尾18S。蜈蚣12S。雄黃12S。琥珀128。天竺黃12S。辰砂6g、牛黃6S。麝香2g,共為細末)每服3g,日2-4次。
·瘀血內阻
癥狀:頭痛如刺,項背強直,形瘦神疲,四肢抽搐,舌質紫暗,邊有瘀斑,脈沉細而澀。
治法:益氣化瘀,活絡止痙。
方藥:通竅活血湯。
方中麝香、老蔥活絡通竅;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杉铀木訙∑⒁鏆,以助活血化瘀之力。若胸膈血瘀甚者,用血府逐瘀湯加味。兩方都可加全蝎、蜈蚣、僵蠶、·鉤藤通絡熄風止痙。若苔膩脈弦者,加半夏、白芥子、天麻化痰通絡止痙。
·氣血虧虛
癥狀:素體虛弱,或失血,或汗下太過,癥見項背強急,四肢抽搐,頭暈目眩,自汗,神疲,氣短,舌淡紅,苔薄而少津,脈沉細。
治法:益氣補血,緩急止痙。
方藥:圣愈湯。
方中以人參、黃芪大補元氣,益氣以生血;四物湯養血活血,全方合用,氣血雙補,能溫煦經絡、濡養筋脈而止痙。宜加天麻、鉤藤、葛根緩急平肝而止痙。若吐瀉后而抽搐者,可重用白芍,加烏梅、木瓜、甘草,酸甘化陰,柔筋緩痙。若高熱后陰傷,手足蠕動者,可用大定風珠、三甲復脈湯滋陰潛陽而止痙。
【轉歸預后】
感受風寒濕邪或熱邪熾盛而引起的痙證,為外感發痙,多屬實證。此時正氣未虛,只要治療得當,可以較快好轉。反之,寒濕郁久可以化熱,亦可以轉化為瘀血、痰濁,此時則屬病情進一步發展。由于熱盛所致的痙證,若治療不當,熱毒內陷,則痙厥并見,病情兇險,危及生命。又熱盛傷陰,肝腎之陰精衰竭,此時則轉為虛證。由于氣血虧虛所致的痙證,來勢一般不似實證之迅捷,可緩調治本。但在氣血虧虛的基礎上,每易感受外邪,此時則又屬虛中有實,本虛標實,需醫者明察。至于因瘀血內阻或痰濁阻滯而致的痙證,一般在久病后發生。瘀血痰濁雖為實邪,但多本虛標實?傊d病的轉歸較為復雜,內傷痙證可以感受外邪而變為外感發痙,外感發痙久治不愈,最后亦能導致內傷發痙。
痙病的預后一般較差。外感發痙若能迅速驅散外邪,痙病得以控制,則預后良好。內傷發痙,大多屬虛中夾實,治療較為困難,應細察病機,審慎調治。古代醫家根據臨床經驗,認為痙病如見口張目瞪,昏昧無知,為肝脾精竭;若見戴眼反折,遺尿,為肝腎精液耗損;若見手足瘛疚,汗出如油如珠,為熱毒內耗心營,心液外脫;若見角弓反張,離席一掌,為肝之精血虧耗,筋脈失養,均屬預后不良的征象。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