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厥證第 5 頁

·益氣養陰
本法是為溫病過程中氣陰耗傷型厥脫證而設,常用藥物是按古方生脈散、參麥飲研制的生脈注射液和參麥注射液。鄭氏等用參麥注射液治療各種休克患者91例,結果顯效64例,有效23例,血壓回升時間2.983土0.512小時,穩壓時間為24.612土4.444.小時。統計學處理表明參麥注射液組血壓平均復常時間明顯快于西藥擴容、強心和血管活性藥對照組[全國急癥研討會資料1987]-鄧氏等發現,參麥注射液能推遲內毒素所致休克動物的死亡時間,對內毒素所致實驗動物的體溫過高與過低、外周血白細胞的急劇升高與過低均有調整作用,能對抗內毒素對網狀內皮系統功能的抑制作用,能激發腎上腺皮質的功能,能調整血漿中ANIP與eGMP的平衡。鄭氏等通過臨床觀察認為參麥注射液用于心悸、真心痛所致的厥脫證更適當[四川醫藥1980;(1):25;(3):176]。張氏等用生脈散注射液治療厥脫證68例,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29例,感染性休克18例,心源性休克13例,過敏性休克8例;中醫辨證分型:氣陰兩虛36例,真陰耗竭18例,陽氣暴脫14例,結果:顯效46例(67.7%),有效18例(26.4%),無效4例(5.9%),總有效率為94.1%[中國中醫急癥1996;(4):159]。
·理氣救逆
嚴氏等以四逆散加味治愈頑固重癥氣厥1例[陜西中醫1998;(8):374]。
王氏等實驗發現,枳實、青皮、陳皮等理氣藥物有明顯的快速升壓作用,研制成的枳實注射液、青皮注射液、升壓靈注射液均具有血管活性作用,主要使e-受體興奮,升壓快、作用強,但維持時間短,需重復使用方能保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有效血循環量。若用量過大,濃度過高,可使患者血壓急劇升高而出現頭痛、躁動不安,少數病例有心率增快、心律不齊的反應,一旦減少劑量或停藥,癥狀很快消失。
枳實注射液的有效成分N-甲基酷氨有正性肌力作用,此作用與興奮o-腎上腺素能受體有關,具有升高血壓、降低冠狀動脈及腎血管的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改善心臟泵血功能的作用[新醫藥學雜志1978;(3):.KL用枳實注射液治療各種休克94例,顯效70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8%。
青皮注射液和陳皮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羥福林。青皮制劑比枳實、橘皮、香櫞的同類制劑對麻醉貓具有更強的升壓作用和抗休克作用,對動物(犬、貓、兔、大白鼠)的失血性休克、創傷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催眠藥中毒所致用的休克均有顯著療效,對過敏性休克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中草藥1980;(4):168L臨床用青皮注射液治療各型休克X例,有效率100%。用升壓靈(主要為陳皮)注射液治療厥脫證112例(其中流行性出血熱低血壓休克90例,感染性休克22例),與西藥多巴胺、阿拉明組50例(其中流行性出血熱低血壓休克39例,感染性休克11例)對照。結果升壓靈有明顯迅速的升壓作用,藥后血壓恢復的時間為3,37小時,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0小時,靜脈滴注后升壓時間為10分鐘-3小時,也短于對照組的30分鐘—5.5小時,有效率為95.5%。說明升壓靈升壓有速效、高效的特點[上海中醫學院論文集1982:1)。
·多法聯用
近年來的實踐證明,益氣養陰與回陽救逆法聯用,以及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與以上諸法的聯用,是搶救厥證成功的重要思路。它突破了一法單用或一方一針單用的治療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搶救效果。此外,“菌毒并舉”治療感染性休克已被廣泛采用,此法吸收中西醫之長,在西藥抗感染、維持有效血循環量、糾正酸堿失衡等措施的同時,用清熱解毒、清下并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等法加強療效,分別并用前述各類注射液,臨床療效大幅度提高。
杜氏用多法聯用的方法治療感染性休克,取得較好療效。采用的主要治法是:①清熱解毒。如肺炎清解湯用于急性肺部感染所致中毒性休克、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適用于敗血癥所致感染性休克、葛根芩連湯適用于感染性急性菌痢所致中毒性休克等。高熱不退兼腑實者,用人工牛黃粉1G,1日3次;大黃粉3g,1日4次口服。高熱神昏者,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或用清氣解毒注射液(虎杖、腫節風、敗醬草、魚腥草),或采用北京中醫學院實驗藥廠生產的清開靈注射液。②養陰增液。用增液注射液或養陰注射液,治療高熱傷陰耗液者,亦作一般基礎液稀釋其他靜脈注射制劑(按配伍禁忌表)。③養陰益氣固脫。早期選人參粉沖服,中期選人參注射液肌肉注射,后期用參麥注射液,先靜脈推注,待血壓有所恢復后改為靜脈滴注。④行氣固脫。先用枳實注射液,待血壓有所回升后,再用參麥注射液或參附注射液之類。⑤回陽固脫。用三生注射液(生川烏、生南星、生半夏)或參附注射液。·⑥活血化瘀。夾瘀者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或川芎嗪靜脈推注或滴注等。國內不少專家認為,多法聯用是抗休克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別是固脫與懈毒的聯用,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醫雜志1988;(2):32]。
·化痰通腑
王氏等運用化痰通腑法治療急性中風病中臟腑者取得顯著療效,在降濁醒神方面尤為突出[中國醫藥學報1986;(6):X)。周氏治一老年女性尸厥患者,突然神昏,四肢厥逆,脈伏不見,舌質暗紅,舌苔黃厚膩,證屬痰熱閉阻,治療以清熱化痰,通腑開竅法。藥用膽南星、天竺黃、枳實、大黃、黃連、石菖蒲、郁金等水煎,然后將冰片、姜汁、紫雪丹溶人湯劑中,少量頻頻緩慢灌服。每隔1-2小時用通關散吹鼻并針刺人中、十宣1次。服3劑后大便通,神志漸清,能進少量飲食,繼續以清熱燥濕化痰藥物調理半月而愈[中國醫藥學報1986;(2):X]。
綜上所述,對厥證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績,但應看到中藥治療厥證(休克)平均穩壓時間仍不夠理想。今后要加強傳統療法與系列化方藥的研究,充實臨床辨證指標,掌握辨證規律,從而進一步提高療效。
中醫五絕網整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