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血證第 3 頁

咳血
1.與吐血相鑒別咳血與吐血血液均經口出,但兩者截然不同?妊茄煞蝸,經氣道隨咳嗽而出,血色多為鮮紅,;煊刑狄海妊岸嘤锌人浴⑿貝、喉癢等癥狀,大量咳血后,可見痰中帶血數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來,經嘔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夾有食物殘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適或胃痛、惡心等癥狀,吐血之后無痰中帶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2.與肺癰相鑒別肺癰患者的咳血多由風溫轉變而來,常為膿血相兼,氣味腥臭。初期也可見風熱襲于肺衛的證候,當演變到吐膿血階段時,多伴壯熱、煩渴、胸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熱毒熾盛證候,以此可與咳血證相鑒別。
3.與口腔出血相鑒別鼻咽部、齒齦及口腔其他部位的出血,常為純血或血隨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變的相應癥狀可尋,可與咳血相區別。
吐血
1.與咳血相鑒別見上文所述。
2.排除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這些部位出血,血色鮮紅,不夾雜食物殘渣,在五官科作有關檢查即可明確具體部位。
便血
1.與痢疾相鑒別痢疾初起有發熱惡寒等癥,其便血為膿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等癥。便血無里急后重,無膿血相兼,與痢疾不同。
2.與痔瘡相區別痔瘡屬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的特點為便時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疼痛,作肛門直腸檢查時,可發現內痔或外痔,與內科所論之便血不難鑒別。
尿血
1.與血淋相鑒別血淋與尿血均可見血隨尿出,以小便時痛與不痛為其鑒別要點,不痛者為尿血,痛(滴瀝刺痛)者為血淋。
2.與石淋相鑒別兩者均有血隨尿出。但石淋尿中時有沙石夾雜,小便澀滯不暢,時有小便中斷,或伴腰腹絞痛等癥,若沙石從小便排出則痛止,此與尿血不同。
紫斑
1.與出疹相鑒別紫斑與出疹均有局部膚色的改變,紫斑呈點狀者需與出疹的疹點區別。紫斑隱于皮內,壓之不褪色,觸之不礙手;疹高出于皮膚,壓之褪色,摸之礙手。且二飛者成因、病位均有不同。
2.與溫病發斑相鑒別紫斑與溫病發斑在皮膚表現的斑塊方面,區別不大。但兩者病情病勢預后迥然有別。溫病發斑發病急驟,常伴有高熱煩躁、頭痛如劈、昏狂譫語、四肢抽搐、鼻衄、齒衄、便血、尿血、舌質紅絳等,病情險惡多變;雜病發斑(紫斑)病勢較緩,常有反復發作史,也有突然發生者,雖時有熱毒亢盛表現,但一般舌不紅絳,不具有溫病傳變急速之征。
3.與丹毒相鑒別丹毒屬外科皮膚病,以皮膚色紅如丹得名,輕者壓之褪色,重者壓之不褪色,但其局部皮膚灼熱腫痛與紫斑有別。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病證的不同血證具有明確而突出的臨床出現——出血,一般不易混淆。但由于引起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應注意辨清不同的病證。例如:從口中吐出的血液,有吐血與咳血之分;小便出血有尿血與血淋之別;大便下血則有便血、痔瘡、痢疾之異。應根據臨床表現、病史等加以鑒別。
2.辨臟腑病變之異同一血證,可以由不同的臟腑病變而引起,應注意辨別。例如:同屬鼻衄,但病變臟腑有在肺、在胃、在肝的不同;吐血有病在胃及病在肝之別;齒衄有病在胃及在腎之分;尿血則有病在膀胱、腎或脾的不同。
3.辨證候之寒熱虛實血證由火熱熏灼,熱迫血行引起者為多。但火熱之中,有實火及虛火的區別。血證有實證及虛證的不同,一般初病多實,久病多虛;由實火所致者屬實,由陰虛火旺、氣虛不攝血甚至陽氣虛衰所致者屬虛。證候的寒熱虛實不同,則治法各異,應注意辨明。
治療原則
治療血證,應針對各種血證的病因病機及損傷臟腑的不同,結合證候虛實及病情輕重而辨證論治!毒霸廊珪ぱC》說:“凡治血證,須知其要,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無火,察氣者但察其氣虛氣實。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則治血之法無余義矣!备哦灾,對血證的治療可歸納為治火、治氣、治血三個原則。
1.治火火熱熏灼,損傷脈絡,是血證最常見的病機,應根據證候虛實的不同,實火當清熱瀉火,虛火當滋陰降火。并應結合受病臟腑的不同,分別選用適當的方藥。
2.治氣氣為血帥,氣能統血,血與氣密切相關,故《醫貫·血癥論》說:“血隨乎氣,治血必先理氣!睂嵶C當清氣降氣,虛證當補氣益氣。
3.治血《血證論·吐血》說:“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要達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據各種證候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其中包括適當地選用涼血止血、收斂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藥。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