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及范圍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闡述內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特征、辨證論治及預防、康復、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
中醫內科學既是一門臨床學科,又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它臨床學科的基礎,為中醫學的一門主干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
中醫內科古稱“疾醫”、“雜醫”、“大方脈”,即中醫內科學研究的范圍很廣,傳統將其研究的疾病分為外感病和內傷病兩大類。一般說來,外感病主要指《傷寒論》及《溫病學》所說的傷寒、溫病等熱性病,它們主要由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及疫癘之氣所致,其辨證論治是以六經、衛氣營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論為指導。內傷病主要指《金匱要略》及后世內科專著所述的臟腑經絡病、氣血津液病等雜病,它們主要由七情、飲食、勞倦等內傷因素所致,其辨證論治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論為指導。隨著時代的前進,學術的發展,學科的分化,原來屬于中醫內科學范疇的外感病如傷寒、溫病等熱性病已另設專科。內科的部分急癥則編入《中醫急診學》。本版自考教材所討論的內容主要是內傷雜病和部分外感病。即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疾病為主要研究和闡明的對象,按其體系分為肺病證、心腦病證、脾胃病證、肝膽病證、腎膀胱病證、氣血津液病證、經絡肢體病證和癌癥,時行雜感列為外感病證。研究和闡明的內容包括每一體系疾病共同的主要證候及特征、病因病機、治療要點;每一病證的基本概念、認識沿革、本病證與西醫疾病的關系、病證的證候特征、病因病機、診斷及鑒別診斷、辨證論治規律及方法、病證的轉歸預后、預防與調攝規律及方法等內容。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