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焦篇第 8 頁
www.x3hz.cn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9 12:24:34 

38暑邪誤治,胃口傷殘,延及中下,氣塞填胸,燥亂口渴,邪結內踞,清濁交混者,來復丹主之。
此正氣誤傷於藥,邪氣得以竊據於中,固結而不可解,攻補難施之危證,勉力旋轉,清濁一法耳。
”來復丹湯方酸溫法。
太陰元精石”一兩、舶上硫黃”一兩、硝石”一兩同硫黃為末微火炒結砂子大橘紅”二錢、青皮”二錢去白、五靈脂”二錢澄去砂炒令煙盡
”方論:
晉三王氏云:易言一陽來復於下,在人則為少陽生氣所出之臟,病上盛下虛,則陽氣去,生氣竭,此丹能復陽於下,故曰來復。
元精石乃鹽鹵至陰之精,硫黃乃純陽石火之精,寒熱相配,陰陽互濟,有扶危拯逆之功。
硝石化硫為水,亦可佐元硫以降逆。
靈脂引經入肝最速,能引石性內走厥陰,外達少陽,以交陰陽之樞紐。
使以橘紅青皮者,納氣必先利氣,用以為肝膽之向導也。
39暑邪久熱,寢不安,食不甘,神識不清,陰液元氣兩傷者,三才湯主之。
凡熱病久入下焦,消爍真陰,必以復陰為主,其或元氣亦傷,又必兼護其陽,三才湯兩復陰陽,而偏於復陰為多者也。
溫熱溫疫未傳,邪退八九之際,亦有用處,暑溫未傳,亦有用復脈三甲黃連阿膠等湯之處,彼此互叁,勿得偏執。
蓋暑溫不列於諸溫之內,而另立一門者,以後夏至為病暑,濕氣大動,不兼濕不得名暑溫,仍歸溫熱門矣。既兼濕則受病之初,自不得與諸溫同法,若病至未傳,濕邪已化,惟馀熱傷之際,其大略多與諸溫同法,其不同者,前後數條,已另立法矣。
”三才湯方甘涼法。人叁”三錢、天冬”二錢、乾地黃”五錢。水五杯,濃煎兩杯,分二次溫服。欲復陰者,加麥冬、五味子。欲復陽者,加茯苓、炙甘草。
40蓄血,熱入血室,與溫熱同法。
41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不可誤認柴胡證,香附旋覆花湯主之;久不解者,間用控涎丹。
按伏暑濕溫,積留支飲,懸於脅下,而成脅痛之證甚多,即金匱水在肝而用十棗之證,彼因 水久積,非峻攻不可。
此因時令之邪,與 水新搏,其根不固,不必用十棗之太峻。
只以香附、施覆善通肝絡,而逐脅下之飲。
蘇子、杏仁降肺氣而化飲,所謂建金以平木。
廣皮、半夏,消痰飲之正。
茯苓、薏仁,開太陽而闔陽明。
所謂治水者必實土,中流漲者開支河之法也。用之得當,不過三五日自愈,其或前醫不識病因,不合治法,致使水無出路,久居脅下,恐成懸飲內痛之證,為患非輕,雖不必用十棗之峻,然不能出其范圍,故改用陳無擇之控涎丹,緩攻其飲。
”香附旋覆花湯方苦辛淡合芳香開絡法。
生香附”三錢、旋覆花”三錢綿包、蘇子霜”三錢、廣皮”二錢半夏”五錢、茯苓塊”三錢、薏仁”五錢。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腹滿者加厚樸,甚痛者加降香末。
”控涎丹方苦寒從治法(1)。甘遂”去心制、大戟”去皮制、白芥子。
右等分為細末,神僸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九丸,姜湯下,壯者加之,羸者減之,以知為度
”注:(1)痰飲,陰病也。以苦寒治陰病,所謂求其屬以衰之是也,按腎經以臟而言屬水,以味咸味其氣寒,以經而言,屬少陰主火,其味苦,其氣化燥熱,腎主水故苦寒為水之屬,不獨咸寒為水之屬也。蓋真陽藏之於腎,故腎與心并稱少陰,而并主火也,知此理則知用苦寒,咸寒之法矣。
瀉火之有馀用苦寒,寒能制火,苦從火化,正治之中,亦有從治;瀉水之太過,亦用苦寒,塞從水氣,苦從火味,從治之中亦有正治;所謂水火各造其編之極,皆相似也?嘞毯位鹬锈牛蛔悖瑸檎。亦有治水之有馀火之不足者,如介屬芒硝并能行水,水行則火復,乃從治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