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卷第八 平黃疸寒熱瘧脈證第九第 2 頁
酒黃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吐之即愈。
酒疸色黃心下結實而煩。灑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寸口脈微而弱,微則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痛;當煩不煩,而極汗出。趺陽脈緩而遲,胃氣反強。少陰脈微,微則傷精,陰氣寒冷,少陰不足。
谷氣反強,飽則煩滿,滿則發熱,客則消谷,發已復饑,熱則腹滿,微則傷精,谷強則瘦,名曰谷寒熱。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師曰: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谷;緊則為寒,食即腹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則眩,谷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