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谷部第 7 頁
稷
「釋名」名粢。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
1、補中益氣,用羊肉一腳,熬湯,加稷米、蔥、鹽,煮粥吃。
2、背癰。用稷米粉熬黑,加雞蛋白調勻,涂布上,剪孔貼患處,藥干即換。極效。
3、心氣痛。用稷根煎湯溫服。
4、難產。用稷根陰干,燒存性,研為末,以酒沖服二錢。
黍
「釋名」赤黍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距,一稃二米名痞。
「氣味」黍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丹黍米:甘、微寒、無毒。黍莖和根:辛、熱、有小毒。
「主治」
黍米:燒灰和油涂跌打傷,能止痛,不作瘢;嚼濃汁,涂小兒鵝口瘡,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熱,亦治泄痢鱉瘕。黍莖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腫。
蜀黍
「釋名」蜀秫、蘆、蘆粟、木稷、荻粱、高粱。
「氣味」(米)甘、澀、溫、無毒。
「主治」(蜀黍米)溫中,澀腸胃,止霍亂。(根)利小便,止喘滿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