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頸炎的病因病理第 2 頁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子宮頸糜爛的愈合過程。在炎癥病變稍減弱的情況下,鄰近的鱗狀上皮向覆蓋糜爛面的柱狀上皮下生長,逐漸將腺上皮推移,最后完全由鱗狀上皮覆蓋而痊愈。這種由鱗狀上皮直接替代的情況雖然存在,但間接的替代則更為多見,即在柱狀上皮下常存在一行較小的圓形細胞,稱基底細胞(basal cell)或儲備細胞(reserve cell),在糜爛的愈合過程中這些細胞增生,最后發化成鱗狀上皮。糜爛的愈合常呈片塊狀分布:并因這種新生的鱗狀上皮生長于炎性組織的基礎上,故表層細胞極易脫落而變薄,稍受刺激即又恢復糜爛。因此,愈合和炎癥的擴展交替發生,治療不徹底,極難痊愈。
上述愈合過程,不僅發生在糜爛表面,隱凹的腺體及增生的腺樣間隙所被覆的柱狀上皮同樣可被復層上皮所替代。這種腺上皮的復層化與表皮化(epidermization),通常稱為“鱗狀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化生程度有很大差異,有時腺上皮全部被替代,有時僅腺體的一邊或腺體開口處被替代,有的整個腺樣結構形成實質性細胞團塊位于子宮頸間質之中。由于慢性子宮頸炎的發病率極高,因而在子宮頸活檢中,鱗狀上皮化生的發現率可高達70~80%左右。鱗狀上皮化生是糜爛愈合過程的一種變化,沒有形成癌的傾向,并非癌前病變,不應與間變(anaplasia)或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混淆。
此外,宮頸糜爛的形成可能尚有以下兩種原因:①所謂先天性糜爛:在胚胎發育后期,陰道與子宮頸的陰道部分均為移形上皮所覆蓋,至第六個月時,這種上皮向頸管內伸展,及至足月時,宮頸管粘膜的柱狀上皮向外生長,超越子宮頸外口,約有1/3新生女嬰保持這種狀態,其外觀與成人的炎性宮頸糜爛相似,故有“先天性宮頸糜爛”(“congenital cervical erosion”)之稱,但一般僅持續存在數天,至來自母體的雌激素水平降落后,即自然消退;②由于宮頸內膜柱狀上皮增生,超越宮頸外口所致之宮頸糜爛,外觀同炎性宮頸糜爛,只發生于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期年齡,而不發生于青春期或絕經期后,并好發于妊娠期,而往往有產后自行消退的傾向。患者雖感白帶增多,但為清潔粘液,病理檢查在柱狀上皮下沒有炎癥細胞浸潤或僅見少數淋巴細胞,并以前述的乳頭狀與腺樣糜爛的組織象為特征。所有這些現象均足以說明這類糜爛的形成,可能是性激素的平衡失調,而與炎癥無關,只是在糜爛的基礎上有可能繼發炎癥,但這僅是后果而不是發生糜爛的原因。糜爛可能是雌激素作用的緣故,但有些動物實驗發現,注射睪丸酮后獲得類似人的腺性糜爛變化。因此認為雄激素能使子宮頸上皮改變成粘液性并趨向于形成腺體,孕激素的作用在這方面類似雄激素,而雌激素的作用是使上皮增生成為高度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宮頸肥大]宮頸肥大怎么回事 07-23 
[盆腔炎]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盆腔炎有效果嗎 06-12 
[痛經][圖文]按摩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 04-10 
[痛經]中藥臍療治痛經 03-02 
[宮頸炎]宮頸炎的癥狀及危害 02-13 
[乳腺癌][圖文]中醫防治乳腺癌的方法 02-12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會癌變嗎? 02-12 
[宮頸糜爛][圖文]宮頸糜爛癥狀 宮頸糜爛有什… 02-05 
[乳腺癌][圖文]乳腺癌的原因 怎樣預防乳腺… 02-05 
[宮頸囊腫][組圖]宮頸囊腫圖片 宮頸囊腫怎么… 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