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第 5 頁
辨證:尋常型銀屑病,證屬血熱毒盛傷陰。
治法:解毒涼血活血,佐以養陰。
處方:皮膚解毒湯加減。生地黃、赤芍、紫草、金粟蘭、土茯苓、烏梅各15克,當歸、川芎、莪術各10克,甘草6克。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03年6月12日):藥后紅斑顏色變淡,鱗屑變薄,部分皮損消退,舌暗紅,苔薄白,脈細數。毒勢下挫,津液得復,效不更方,守原方去烏梅加丹參30克以加強活血養血之力。
三診(2003年6月19日):上方共服15劑,軀干、四肢紅斑鱗屑基本消退,僅留頭皮發際處皮損,舌暗紅,苔薄白,脈細數。守方加雞血藤30克以養血活血。
四診(2003年7月4日):上方又服14劑,病情穩定未復發。予六味地黃丸及丹參片口服,以善其后。
按:銀屑病又名牛皮癬、白庀,是皮膚科常見疑難疾病,概因病邪客于腠理,蘊積不散,郁而化熱成毒,阻塞經絡,脈道不利,導致毒熱與血瘀互結,肌膚氣血運行不暢,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而成干燥甲錯之紅斑、丘疹,皮屑疊起。日久營血虧耗,生風化燥,使經絡阻隔,氣血凝滯。
基于該病瘀毒熱結之病機,當從瘀毒血熱論治,治以解毒涼血活血法,以皮膚解毒湯加減。因血熱毒甚,故去蘇葉、防風、徐長卿等辛散之藥,加生地、赤芍、金粟蘭、當歸、川芎、雞血藤以加強涼血活血、調和氣血之功。此時若單以清熱涼血解毒法治療,則寒凝血脈,經絡更為不暢,瘀久化熱,毒熱更著;若投以大劑活血化瘀之品,則血脈張揚,毒邪乘勢四散,遍布周身,其癥必重矣。故臨證治療該病時,應從毒、從瘀論治,以清熱解毒為主,解毒不忘活血,活血以解毒為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第 5 頁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