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少逸:走世醫文化傳承之路
柳少逸:走世醫文化傳承之路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歷代名醫之所以成才,普遍具有醫學(狹義)、醫術和醫道三個層次的知識結構。他們從“三墳之學”“三圣之道”到“三世之書”“三世之醫”,走的是一條世醫文化傳承之路。由此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對中醫藥學的深刻影響,也說明醫學巨匠知識結構中“文是基礎醫是樓”之“文”的重要性。
山東萊陽復健醫院理事長柳少逸通過對古今名醫知識結構和成才之路的研究,證明了中醫藥學術的傳承與發展,必須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根據中醫藥學的內在規律,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學理論體系,豐富中醫藥實踐并代代相傳。在他從事中醫藥事業的一生中,對走世醫文化傳承之路有深刻體會和獨特見解。
尋規律:經典傳世源遠流長
什么是世醫文化?柳少逸介紹,先說什么是世醫。這里所說的世醫不是祖孫三代的醫學傳承,而是通曉“三世之書”的醫生,又稱“三世之醫”。
要知道“三世之書”,必須了解“三墳之學”和“三圣之道”!兑捉洝贰渡褶r本草經》《黃帝內經》稱為“三墳”,又稱“三典”!叭龎炛畬W”名曰“三圣之道”。
《禮記·曲禮》云:“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碧啤た追f達注云:“三世者,一曰《黃帝針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決》。明·宋濂嘗云:“古之醫師,必通三世之書。”《脈決》所以察證,《本草》所以辨藥,《針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醫。”
“三世之書”揭示自古形成中醫藥學的三大知識結構:從伏羲制九針的傳說到總結成《黃帝針灸》(即《針經》或《靈樞》),從黃帝與岐伯討論臟腑經脈的傳說到總結成《素女脈訣》(即《素問》),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總結成《神農本草經》!叭乐畷背蔀橄惹蒯t家必備的醫學知識結構。
世醫文化是以古代經典確立了中醫藥學理論體系,以辨證論治來指導臨床實踐,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的一種文化。以四大經典《黃帝內經》為例,它之所以流傳至今,說明其乃醫理之總匯,證治之極則。此經典確立了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系,為中國數千年來的醫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故后世有“醫家之宗”之譽。
隨后,伊尹根據《神農本草經》的知識創立了《湯液經法》。張仲景在《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等古醫經的基礎上,結合前人和自己的臨床實踐而撰書《傷寒雜病論》。方藥知識則取法于伊尹《湯液經法》,從而說明了藥物學、方劑學的產生,源遠流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