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談中醫之龍火及其降伏第 6 頁
少陰病證如從陽氣衰少而欲脫來看,當類剝卦,此卦之象僅余一陽,為陽氣衰極之殘陽,且居至上之位,陽氣要脫,不是從上而脫,就是向外而亡,上卦又為外卦,因此剝卦就應陽衰欲脫之象。而剝卦的綜卦(主卦顛倒反轉180而成,表示反主卦之道而行)為復卦,復者,“一陽來復,萬象更新”,陽居于下,喻陽氣初生,或再生,蘊無窮生機。四逆湯輩似之。復卦由上坤地、下震雷組成。方中附子,《本草備要》謂:“辛甘有毒,大熱純陽。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能引補氣藥以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以滋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逐在表之風寒(同干姜、桂枝溫經散寒發汗),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濕。”其走、動、升、通之震卦特性表露無遺。而干姜、炙甘草皆溫中調中之劑,且干姜溫守而不走,兩藥具足坤性,正是坤土得壯。更可進一步將走、動、升、通、熱之附子下鎮于少陰腎位而復其一陽生機,而成上坤土(姜、草),下震木(附子)之復卦。一陽來復則浮陽回歸而證減。
少陰病證如從陽氣衰少而格陽、戴陽看,則又類否卦,此卦陽天在上,陽氣又升,位至高,其上已無物與之交;坤地在下,位至低,陰氣主降,其下已無物能與之交。故為天地不交,在人體為陰陽氣不交通,陰盛于內,陽格于上與外的真寒假熱證。而否卦之綜卦為泰卦,四逆湯輩亦似之。方中附子,《本草求真》云:“附子(專入命門)。味辛大熱,純陽有毒,……為補先天命門真火第一要劑。凡一切沉寒痼冷之癥,用此無不奏效!眲t其溫熱乾性大顯。同理,干姜、炙甘草皆溫中調中之劑,鄭欽安謂該湯中甘草:“陽氣既回,若無土覆之,光焰易熄,雖生不永,故繼以甘草之甘,以緩其正氣,緩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醫理真傳》)干姜溫守而不走,姜草兩藥具足坤性,坤土厚實,自可將溫熱乾性之附子下鎮于少陰腎位而“補先天命門真火”,使元陽氤氳而蒸,發揮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的作用,而成上坤土(姜、草),下乾天(附子)之泰卦。元陽復則自引所格之陽歸位而成上下內外陰陽交泰的格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