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中醫之談魂說魄第 3 頁
“恍惚”是“魂”的第二種病狀,包括思維不能集中,謀慮功減,甚至思維散亂,謀慮不能。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謀慮”,這不是“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的“謀慮”嗎?難道“謀慮”是“魂”的作用?確實,“謀慮”是“魂”的作用。當一個人心煩意亂、六神無主、坐立不安、謀慮不能時,我們最常用的形容語是“失魂”,這種說法實際直指中醫“魂”的本義。
“變幻”則是“魂”的第三種病狀,即出現各種幻覺,如幻視、幻聞、幻聽等。幻覺以及思維散亂,謀慮不能等是精神疾患的常見癥。夏子益《奇疾方》云:“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并行并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由是觀之,“魂”的病變不純粹是現代心理學范疇的問題,也包括某些精神問題。
然則為何“肝藏魂”?還是由《內經》作答,《靈樞·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言下之意有二:其一,血是魂活動的物質基礎;其二,血是魂之舍。何為“舍”?“舍”者,居室也。換言之,“魂”就象一個居客,以血為舍,以血為涵,以血為養。故魂出問題,就習稱為“魂不守舍”。
基于“魂”之所舍,它就有了自身的陰陽屬性,一般以陰血為涵者,其性多屬陽,魂亦如是,《說文解字注》曰:“魂,陽氣也。”《人身通考·神》說:“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惟神之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以上夢中驚駭、惡夢、夢游、夢囈、夢魘,恍惚,變幻游行等病狀也顯示出“魂”具興奮、主動的陽性特征。
血與魂之間,就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的關系,也與肝所配的震卦之象相類,“魂”像震下之一陽爻,血似震上之兩陰爻。肝血充足,則魂有所舍、所涵、所鎮而不妄行游離,尤其是睡眠時,“人靜則血歸于肝臟”,魂得血養自不妄動。反之,若肝陰血不足,魂失所涵、所鎮,就易自浮而動,不受神的支配,不能隨神往來而見以上諸般病象。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