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內經》對認知活動過程的認識第 2 頁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變,改變,變更。思,思考。為達到目的,要反復思考,調整和變更行動的計劃和方法,這個過程需要“思”!按孀儭笔菍υ械乃季S、認識的反復計度、權衡。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慮,即謀慮、顧慮。張介賓注:“深思遠謀,必生憂疑,故曰慮”,指對事物進行多方分析,深思遠慮,即有遠見之謂。思、慮的含義在《內經》中有所不同。一方面,《靈樞·本神》言“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薄按孀儭笔菍υ械乃季S、認識的反復計度、權衡,“遠慕”則是展開的由此及彼的聯想、推測,楊上善《太素》謂:“專存之志,變轉異求,謂之思也。變求之思,逆慕將來,謂之慮也。”可以認為思、慮是在早期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抽象思維活動。因此,認為思、慮是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以意、志為主體,在有意、志的基礎上,圍繞意、志展開,因此,思、慮之于意、志具有從屬性,其指向和存在的狀態受意、志的控制,同時又是思維活動的進一步深化,是屬于認知活動更高級的階段,張介賓《類經》注:“因志而存變,謂意志雖定,而復有反復計度者,曰思…深思遠謀,必生憂疑,故曰慮”。另一方面,思、慮又有屬于情緒范疇的含義,如《素問·舉痛論》認為“思則氣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思傷脾,怒勝思”,《靈樞·本神》亦言:“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睂⑺紤]與喜、怒、悲、憂并列,認為它是人體七情之一。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智,智慧。因對未來已經作了周密思考,各種利弊得失均已考慮在心,因此,付諸行動時便能做到有備而來,成功的可能性便很大,從而顯出智慧。本篇雖然將智與心、意、志、思、慮一系列思維活動相并列,但“智”卻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思維活動,它是指人在具備完整、縝密的一系列思維活動之后所達到的一種處理事物的最佳狀態,是人在進行一系列完整的思維活動之后將個人的認知反饋于外界的過程,正如楊上善《太素》謂:“智,亦神之用,因慮所知,處物是非,謂之智也!币话闱闆r下,“智”并非人人皆可達到,張介賓謂:“疑慮既生,而處得其善,曰智”,因此,在《內經》中,“智”多是智慧、睿智的代稱,并不屬于思維活動。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余!薄鹅`樞·本神》謂“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