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中醫治皮膚病的辨證思路第 5 頁
清熱法:清熱解毒法,用于實熱證(方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清熱涼血法,用于血熱證(方用犀角地黃湯等)。
祛濕法:清熱利濕法,用于濕熱證或暑濕證(方用龍膽瀉肝湯、茵陳蒿湯、清暑湯等);健脾除濕法,用于脾虛濕盛證(方用除濕胃苓湯等);滋陰除濕法,用于陰虛濕熱證(方用滋陰除濕湯);溫陽除濕法,用于陽虛濕盛證(方用升陽除濕防風湯)。
潤燥法:養血潤燥法,用于血虛風燥證(方用當歸飲子);涼血潤燥法,用于血熱風燥證(方用涼血消風散等)。
活血法:理氣活血法,用于氣滯血瘀證(方用桃紅四物湯等);活血化瘀法,用于瘀血凝滯證(方用通竅活血湯等);補氣活血法,用于氣虛血瘀證(方用補陽還五湯等)。
溫通法:溫陽散寒法,用于寒濕阻滯證(方用當歸四逆湯等);溫陽通絡法,用于寒濕阻絡證(方用陽和湯等)。
皮膚病除內治外,還包括外治。臨床上應用也須遵循辨證施治原則,根據皮損的不同形態和疾病性質來選擇不同性質的溶液、散劑、洗劑、酊劑、油劑、軟膏等,另外還有針刺、拔罐等方法。
楊素清教授總結說,中醫治療皮膚病,既辨病,也辨證,更多的是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局部辨證和全身辨證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的原則。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