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天人統一觀是《內經》理論核心思想第 2 頁
另外由于戰爭、地質變動等自然災害,地震大患之后必有大疫。《內經》對氣候變化有很明確的認識,認為“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不止”,若“無萌則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云露不精(晴),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說明正常的天氣是陽光明媚,天體自然之氣轉動生息無窮盡的,蘊藏著萬物發展之生機,若“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若天氣異常變化,賊風暴雨頻作,則陰霾晦暗四起,晝不見日,夜不見星,這是自然界陰陽失序,天地之氣升降失常,陽氣者閉塞不升,陰氣混濁不降,造成天地之氣混濁不清,遮阻光明,影響植物生命之源,即是參天大樹也難免枯槁死亡,對人體也是極大的災害,此乃是人與自然不相應也。這種思想觀點是永恒的而且貫徹《內經》的始終。如《素問》的前五篇,均以人與自然的變化對人體影響為主體,如《上古天真論》中說:“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法于陰陽”即根據天地自然變化規律進行調養身體,又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如《四氣調神大論》是以四時氣候變化為依據進行養生防病,故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生氣通天論》:“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說明適應蒼天之氣,則精神意志健壯,雖有賊邪也不能傷害,如果違背自然界氣候規律變化則人體正氣失常,保衛人體的正氣異常,則易招致外邪傷害,說明調節正常生理機能適應自然變化是養病防病的關鍵。《金匱真言論》:“天有八風,經有五風,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說明自然界分八風,四時不正之氣,侵犯人體,傳播致病因素,入于五經的風邪,觸動人的五臟,因而發為五臟之病,也是人與自然不相應的表現。在《內經》其他有關篇章亦均能反映天人相應的思想,人與自然界相依的思想根據,如《陰陽離合論》:“天覆地載,萬物方生”,如果陰陽氣候變化“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在人體也同樣,陰陽變化失節則數之可分為十、百、千、萬一樣多,而是數不清的各種病證,故天人相應統一觀深入指導著養生防病的應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