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論六經為五臟六腑之門戶
中醫學術:論六經為五臟六腑之門戶 王兵 中國中醫科學院 關鍵詞:六經 五臟六腑 傷寒論 臟腑病 六經病
張仲景撰《傷寒雜病論》一書,將傷寒與雜病分而論之,有其深意。傷寒以六經統之,雜病以臟腑轄之,二者不可混淆。傷寒所論六經乃為雜病臟腑之表,雜病所論臟腑乃為傷寒六經之里,六經在人體屬于氣的系統,屬于無形的層次;臟腑在人體屬于器的系統,屬于有形的層次。六經在時間上為先,臟腑在時間上為后;六經發生較早,臟腑發生較晚;六經病變規律性較強,臟腑病變規律性較弱。總之六經與臟腑既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也有許多互相聯系的地方,不可截然分開。
《傷寒論·傷寒例第三》曰:“若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則榮衛不行,臟腑不通,則死矣”三陰三陽即六經,經文言“皆受病”,皆,《說文》釋為俱詞也,并義,表明仲景是將六經與臟腑并列而言,六經與臟腑都受病,六經病則榮衛不行,臟腑病則不通,六經與臟腑并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人體生理狀態下的兩種存在,其在時空上具有很大差別。但是中醫學經常將二者并提,尤其在針灸經絡方面比較明顯,如有太陽膀胱、陽明胃、少陽膽、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等說法,并且通常二者可以互相替代,如言太陽,則膀胱之意已蘊其中,如言膽,少陽之意則含其中。但是在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則不應將六經與臟腑混淆。六經就是六經,與臟腑不能等同,臟腑就是臟腑,不能替代六經。
《傷寒論》以六經病為主,《金匱要略》以臟腑病為主。六經因其屬于氣的層次,而氣具有一元性,同時升降出入,無處不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為其循屬之地,此又決定了六經病在規律性的基礎上富有較大的變化性。六經病的規律性主要表現在六經病的發生發展變化方面,譬如疾病的傳變多為由陽入陰,由表及里,由上到下,由淺入深。由太陽經證到太陽腑證,由太陽表證到少陰里證,由陽明腑證到少陰脫證。六經病的變化性主要表現在每一經病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病變規律,如太陽病分經腑,陽明病多燥熱,少陽病寒熱兼,太陰病寒濕滯,少陰病水火化,厥陰病厥證多。臟腑雜病因其屬于器的范疇則缺乏規律性,更多的是個性,其疾病的發生發展是建立在氣的逆亂基礎之上,是六經病氣化失常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