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頭面風
王昆文 四川自貢自流井怡康中醫診所
何謂“頭面風”?顧名思義,就是風象之見于頭面者,其詞首見于《別錄》,曰巴戟天“療頭面游風”。后《天寶本草》載何首烏“療頭面風”。巢氏《諸病源候論》曰:“頭面風者,諸陽經脈為風所乘也。諸陽經脈上走于頭面,運動勞役,陽氣發泄,腠理開而受風,謂之首風。”
歷代以降,對“頭面風”一證作出精辟闡述者,莫過于清代的鄒潤安。他在其所著之《本經序疏要》卷一中,專列有“頭面風”一篇,其文曰:“頭面風,亦在上之風也……其病既不常在,亦不竟除,來本無期,去亦無蹤。其來也,或目淚,或涕唾多,或忽忽如醉,或頭痛,或生瘡,或腫,或不光澤,或面目黃色。其去也,倏然苦失。則其陽氣暫弛而病生,稍張而病罷。猶可不使陽化在下之陰,令上出而為光澤脂致,以長肌膚、潤顏色乎?”
這里他論述了“頭面風”的臨床表現、特征及其產生的原理。尤其是他對“頭面風”或然證癥狀的描述,一連用了八個“或”字,極其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風性變幻無常的為病特征及其所以然之故——陽氣的稍張與暫弛,從而也反映了“風”為“陽氣之變眚也”的內在本質。
為了說明包括頭面風在內的“風”的本質,鄒氏在“療風通用”篇中還說:“故夫人身之陽,在上則欲其與陰化而下歸;在下則欲其化陰而上出。設使在上不與陰化,在下不能化陰,斯陽亢無以升降,于是為出柙之虎、失系之猿,而窮而無歸,咆哮狡獪,百變不已。”這就是所謂“風”,也是其對“風”這一基本概念的最科學的解釋。鄒潤安運用《內經》的陰陽學說精辟地闡明了內風的本質即在于人身的陰陽二氣不相合化,而導致“人身陽氣自應風化為患”。當然,頭面風也不例外,只不過它屬于其中的一種,是由于陽氣在下不能化陰以上出而出現的種種陽虛不固之癥狀,如所謂“目淚多涕唾,忽忽如醉”,“風痛、頭眩、目癢”等。正由于其屬于陽不固而非陽衰,故不病于下而病于上。
雖然鄒潤安也同意巢氏的觀點,即所謂“運動勞役,陽氣發泄,腠理開而受風,謂之首風”,但他認為,頭面風與一般的“感而即發”的風病如傷寒、溫熱、時氣不同,它是屬于“既入人身,盤旋氣血間,久乃成病者”。也就是說,它已成為一種內外合邪而以內因為主的風邪,所謂“陽氣暫弛而病生,稍張而病罷”。因此說它更接近于一種內風,更確切地說,它屬于陽虛生風的范疇。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