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精方與圍方第 3 頁
急病單病用精方 慢病合病用圍方
急病、單病用精方
精方,藥精而專,重拳出擊,目標明確,攻其一點,故收效甚捷。急危重癥,往往突出表現為某一兩個危急癥狀,成為亟需解決的主要矛盾,如元氣亡脫證,見大汗淋漓,呼吸微弱,挽救欲脫之元氣尤為緊急,故以獨參湯,單一味人參大補元氣急以收功;再如白通湯治陽氣欲絕證,僅以附子、干姜、蔥白三味專于急救回陽。疑難雜病,一般證候錯綜復雜,令人無所適從,若初始治療階段,圍繞一兩個突出癥狀針對性治療,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因突出的主癥往往是基本病機的主要反映,集中藥力,攻擊靶點,可撼動病勢,雖不能速收全功,但其拋磚引玉之用,為后續治療奠定重要基礎。慢性病急性發作階段,需急以治標,如肝硬化大量腹水,急需瀉水利水;糖尿病血糖過高,甚至酮癥,需迅速降糖、糾酮,治療目標明確而單一,宜以精方專攻其標,急速收功。另一些病情單純,病邪輕淺之疾病,治療相對簡單,稍予幾味藥足以祛退病邪,故簡而精之精方尤為適宜,藥味過多不僅于治療無益,亦造成藥源浪費。
慢病、合病用圍方
圍方,藥多而全,往往集補、攻、清、消等于一方,對臟腑經絡、氣血陰陽均有兼顧,功效廣泛,作用分散,其力量相對柔和,意在緩慢調治。多數慢性疾病,病情穩定階段,正邪相持,單補益有助邪之弊,單祛邪有戕正之虞,應補虛與攻邪兼顧,長期調治,猶如抽絲剝繭,逐漸消減病邪,如慢性肝炎,病邪與正氣已長期共存,二者如油入面,難以分割,故治療非朝夕之事,需長期扶正與祛邪方能漸收功效,處方中需要有清熱解毒類、健脾益氣類、補肝疏肝類等不同功效類別之品,故予圍方為宜。由于慢性病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往往累及多個臟腑,病及氣血陰陽,病情錯綜復雜,單著眼于某一方面有失全局,應多層面、多角度廣泛兼顧方不失偏倚。多病合并,每種疾患均需兼顧,亦需功效全面,廣泛設圍之方以防遺漏。另外,多數養生方往往也是藥味多、效力柔和全面的圍方,以達到緩和調理的目的,如治諸虛百損之大山蕷丸,由白術、麥冬、熟地、當歸、山藥等22味補益氣血陰陽之品組方而成,常服可養真氣,益精補髓,活血駐顏。
關于精方與圍方的不同適用范圍,《醫學源流論·單方論》亦有相似論述:“若病兼數癥,則必合數藥而成方。……若皆以單方治之,則藥性專而無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故醫者不可以此嘗試,此經方之所以為貴也。然參考以廣識見,且為急救之備,或為專攻之法,是亦不可不知者也。”當然,精方與圍方并非絕對對立,若干精方組合即成圍方,如十全大補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成,兼具二者功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