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百病調氣為要第 3 頁
氣不固攝表現為自汗,或大便、小便、經血、精液、胎元不固等。當出現上述癥狀時,宜選用具有補益固澀作用的藥物,如人參、白術、山茱萸、五味子、芡實等。代表方劑如黃連清心飲、金鎖固精丸、固沖湯等,中成藥如縮泉丸、金匱腎氣丸等。臨床上遺精、早泄、男子不育癥、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過多等可參照治療。
氣脫表現為氣息微弱,汗出不止,脈微欲絕等。出現這些癥狀時急當回陽救逆,代表方劑如獨參湯、四逆湯、回陽救急湯等,同時配合現代醫學的急救措施,以免延誤病情。臨床上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可參照治療。
氣滯表現為胸脅、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嘔惡食少,大便失常,癥狀隨情緒變化而增減,脈象多弦,舌象可無明顯變化。可針對上述不同癥狀選用藥物,脾胃氣滯常用陳皮、厚樸、枳殼、木香、砂仁等;肝郁氣滯常用香附、青皮、郁金、川楝子、烏藥、小茴香等行氣疏肝藥。代表方劑: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樸湯、金鈴子散、天臺烏藥散、暖肝煎等,中成藥如越鞠丸、橘核丸等。臨床上胃神經官能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痛經、癔病等可參照治療。
氣逆表現為咳嗽頻作,呼吸喘促;呃逆、噯氣不止,或嘔吐、嘔血;頭痛、眩暈,甚或昏厥、咯血等。可針對這些不同癥狀選用藥物,肺氣上逆之咳喘,常選用蘇子、杏仁、厚樸、款冬花等;胃氣上逆之嘔吐、噯氣、呃逆,常選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丁香等。代表方劑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等。臨床上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神經性呃逆、幽門不全梗阻等可參照治療。
綜上所述,氣在人體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氣機調暢則人即安和,氣機失調則百病叢生。“百病生于氣”是古代醫家臨床經驗的總結,牢牢掌握“氣”這一病理機制的核心,使得我們臨床上“調氣治百病”有的放矢,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