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浴治病原理初探
趙法新 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
藥浴是將藥物制成水劑,人體浸浴其中,在一定的溫度與促透劑的協助下,藥物經皮膚快速吸收,從微循環進入血液,直達病所的一種治療方法。因無胃腸刺激及其酸堿消化液、肝臟降解藥效的弊端,故為一條高效、速效黃金給藥捷徑。其治療保健原理如下。
從中醫學的“整體觀”看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有十二經脈,內屬臟腑,外絡肢節,遍布全身,與體表皮膚、器官九竅、四肢百骸緊密相連,表里相貫,臟腑相通,能行氣血、營陰陽、濡筋脈、利關節。藥浴集藥效、穴效的雙效合力作用,通過調動經絡腧穴系統的調節作用而糾正臟腑功能紊亂,提高免疫功能,達到醫療保健目的。
從“玄府論”看
金元四大家張子和說:“開玄府而逐邪氣”,“然玄府者,無物不有,人之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萬物,盡皆有之,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他繼承了《內經》汗法理論,在劉河間“玄府論”基礎上,發展了張仲景汗法經驗,外延了“表”的概念,擴大了汗法應用范圍。把凡能“開玄府”的治療手段,如灸、蒸、渫、洗、浴、熨、烙、針刺、砭、導引、按摩等均歸之于汗法。無論是因邪致病,或者因病生邪,凡造成玄府閉郁、氣液塞滯不通病理機制的任何病癥,都可以運用汗法治療。
現代醫學手段研究已證明,蒸、渫、洗、浴等汗法的治療有以下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熱作用;調整免疫功能;鎮靜、鎮驚、鎮痛作用;改善心肌營養,提高心血管生理功能;解除體表血管痙攣,改善機體反應狀態;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利尿作用;改善消化功能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