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以骨度決定脈度第 2 頁
黃帝希望了解“眾人之度”,但是,廣大人群之中男女老少、胖瘦高矮各不相同,很難建立標準化的數據。因此,他就提出來一個可以作為“標準”參照的人體數據:“人長七尺五寸者,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幾何?”人體高度為七尺五寸,顯然是那個時代很有代表性的“標準身高”,以此為基準就可以大致推斷出身體其他部位的尺寸。當然,這個數據,只是一個“虛擬”的人體模型數據,不是每個人具體的絕對數值。
本篇最后的結論是:“此眾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經脈之長短也。是故視其經脈之在于身也,其見浮而堅,其見明而大者,多血;細而沉者,多氣也!笨梢娧芯抗嵌龋菫檠芯棵}度服務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態和人格特征
人分高矮胖瘦,形體差異很大!鹅`樞·通天》說:“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边@是按照陰陽劃分的五種人體形態,在有些篇章里則是按照五行學說劃分五種人格、體態,每一種人再進一步細化為五種,就變成了二十五種體態與人格特征。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記載了黃帝向伯高詢問25種體格人的具體情況,他說:“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由此可見,劃分25種體質的人,是判斷人體氣血盛衰的依據,對于診治疾病是很重要的。但是伯高對于這樣高深的問題,無法回答,因為他此前沒有得到老師的傳授。岐伯說:“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可見把人體劃分為不同的體質,不是一般的學問。因此,這就更加激起了黃帝的好奇心,他“避席遵循而卻”,先施行一個規格很高的大禮,仍然緊追不舍地問道:“余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泄之,天將厭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揚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