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推動中醫藥發展第 3 頁
標準化推動中醫藥全球化
隨著我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進展,我國的中醫藥逐步走向世界,并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和采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制定了針灸領域的第一個國家標準《經穴部位》,該標準的頒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重大影響,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使用的針灸教材上,均采用了這一標準的內容。2010年,WHO更是首次將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納入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為中醫藥等傳統醫藥進入主流醫學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開辟了廣闊空間。WHO已將我國提供的標準作為傳統醫學數據采集平臺的類型參數,傳統醫學疾病分類模板已明確以中國方案為主要框架,基本確定了以我國中醫藥干預分類結構為主的分類體系。
隨著中醫藥國際化的深入,2009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中醫藥技術委員會(暫定名),正式開展ISO中醫藥國際標準的研制。該技術委員會編號249,縮寫為ISO/TC249。截至目前,ISO/TC249共有原藥材、中成藥、針灸、中醫醫療設備和中醫信息5個國際工作組,以及一個與ISO/TC215的聯合工作組;收到53項國際標準制定項目,其中由中國牽頭的國際標準項目33項。2014年上半年,由我國專家主導制定的ISO中醫藥國際標準《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和《中醫藥-人參種子種苗-第一部分:亞洲人參》順利出版,成為ISO率先出版的中醫藥國際標準。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WFCMS)、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WFAS)等中醫藥國際行業組織近年來在中醫藥國際組織標準領域的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隨著中醫藥國際標準的相繼出版,各國家、地區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從業人員數量大幅增加。一些國家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全球選擇中醫藥進行治療的患者也明顯增加,中醫藥的國際化已踏出了扎實穩健的第一步。
隨著中藥產品走向國際的步伐越來越快,國際社會對建立中藥國際規范的需求日益強烈。中國藥典委員會啟動了與各國藥典制定機構的合作,嘗試建立國際通用的傳統中草藥藥典標準。我國藥典分別與美國藥典、歐洲藥典簽訂了一系列協議。國際藥典標準互認為中藥產業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的進展為實質性開展中醫藥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了廣闊平臺。中醫藥國際標準化過程事實上也是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傳播的過程。以ISO國際標準制定為例,一項國際標準的草案主要經歷6個階段:提案階段、準備階段、委員會階段、詢問階段、批準階段和出版階段。每個階段都涉及相應的標準化文件,并需要通過意見征集和投票的形式,直至達成多數贊成,才能進入下一個標準制作階段。不論投票通過與否,每個階段都要力圖解決收到的意見,以確保標準獲得最大范圍的支持,發布后能廣泛推廣、應用。因此在國際標準制定中,大大增加了中醫藥學者與國際現代醫學、傳統醫學專家,以及標準化專家的溝通交流,推廣了中醫藥的同時,增進了世界對中醫藥的認識。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