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醫思維的源頭第 7 頁
現在很多人都把中醫的原創思維叫象思維,我覺得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象數思維。中醫與西醫從本體論上來說,我們講元氣,他們講原子;從思維方式來說,我們叫象思維,他們是形思維。象可以為兩類,一種是有形的物象,一種是無形的意象。那么有形的可以是“象”,無形的也可以是“象”,請問什么不是“象”,這樣說有什么意義呢?當一個事物它的外延無限大的時候,它的內涵就無限小。所以這個無形的“象”是要有一個限定的,不是所有無形的都是“象”。我們來思考一下,哪些無形的東西才是“象”?有形的“象”可以用現代的科學實驗去實驗、驗證。但是那些無形的“象”怎么去實驗,什么才是無形的象呢?舉一個例子,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第一經典”,這是無形的,但這不是“象”,是“理”。風是無形的,是不是“象”?是。因為它是可以感知的。
來看看中醫的藏象、脈象、舌象、證象、藥象、經絡之象……這些當然都是“象”,而且是有形和無形相結合的“象”,這是中醫的特點。這是第三種“象”。中醫藏象肝、心、脾、肺、腎是有形和無形的結合,如果僅僅是有形的,那就是純粹的解剖器官,而實際上中醫五臟是五大功能系統,所以還有無形的功能。我認為五臟就是五種“氣”的系統、“象”的系統。所以“象”必須和“數”連在一起才有意義,就是說“象”是可分的,也必須分開的。
中醫講五臟的結構是:左肝右肺,心上腎下,脾居中央。這顯然不可能是解剖部位。而是象數結構模式,就是氣的功能結構模型,這是做實驗做不出來的,是按照后天八卦模型來的。后天八卦模型源于《周易·說卦傳》,是上為離卦、為火,下為坎卦、為水,左為震卦、為木,右為兌卦、為金。是氣的升降運動規律模型。左邊是陽氣上升到一半,右邊是陰氣下降到一半。《黃帝內經》沒有受到先天八卦的影響,但是受到了后天八卦的影響。左肝右肺,是指肝氣要上升,肺氣要下降。而不是指肝在左邊、肺在右邊。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