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成熟、發展、開放的理論醫學第 2 頁
中醫理論的發展不是對中醫理論的嫁接改造,而應是在尊重和繼承基礎上的發展?v觀中醫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醫的“經”是亙古不變的,每次中醫新學說的產生,都是在運用中醫“經”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對“經”在新時代的具體運用和總結,并不是對中醫“經”的嫁接改造乃至另起爐灶。故歷史上產生的新學說,都打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變的是各種學說,不變的是中醫的“經”,“經”猶如中醫的魂,引領著中醫在歷史長河中歷久彌新、碩果累累。
王強文中也承認中醫理論是在不斷發展著的,但他把中醫理論成熟和理論發展對立割裂起來看待,把中醫歷史上三次“變革”作為中醫成熟的內容,就太偏頗了,也太小看中華先祖的智慧了。要知道,世界盡管是不斷發展的,但這種發展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絕不能割裂歷史,絕不能否定繼承。
中醫是開放和兼容并蓄的理論
從中醫藥發展歷史來看,中醫藥學科并不是封閉保守的,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的理論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均汲取了當時先進的思想與科學技術。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兼容并蓄,廣泛吸收了先秦諸子百家之長,尤其吸收了儒、釋、道之長,儒家的中庸、和為貴,釋家的眾生平等、慈悲為懷,道家的道法自然、大道至簡都融合進了其理論體系之中,成為其主要的理論綱領。
承認中醫是成熟的理論,與中醫兼容并蓄的特質并行不悖,時代在發展,中醫必須與時俱進,必須去吸收時代精華,這樣才能歷久彌新。比如中醫吸收西醫問題,必須去面對。西醫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在急救、器質性損傷等方面療效很好,這當然值得中醫學習吸收,這是醫療發展的需要。但這種吸收不是西化,比如為了提高療效,利用CT等,因為CT是現代科技產物,若用中醫理論指導診療,就不是西化。我們講中醫學的發展,不是要孤芳自賞,而是要遵守“中醫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把西醫學的知識、方法,有機地按照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原則標準把它吸取過來。(曹延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