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醫學史 沉思中醫學第 6 頁
羅伊·波特指出:“今天的西方醫學與眾不同的是,在某種程度上它背離了自己的傳統,走向了新的方向。”作者向世人提醒:“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正如對西方的經濟的、政治的和軍事的體制大張旗鼓地批評一樣,對西方醫學的批評聲音也日漸增強,并以某種方式譴責西方醫學體系太技術化取向、太非人格化、太體制化、太高技術化、太科學化、太官僚化,譴責它考慮更多的是醫學職業的發展而不是病人的利益。在過去20年里,西方已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回到西方醫學傳統的起源,同時也開始從上面所提及的東方醫學傳統中尋求另一種醫學的智慧。”
《劍橋醫學史》的作者給我們提了個醒,應當避免古希臘、羅馬等西方古代整體醫學的核心價值和精神散失的歷史重演,不能重蹈希波克拉底、蓋倫醫學核心價值和精神大廈塌踏的覆轍,中醫學還得按自身的發展規律走自己的路。
從世界醫學史中似乎可以看出,中醫學在產生的時代與歷史空間與亞美尼亞醫學、古埃及醫學、古希臘醫學、古印度醫學有一定的共性,而與文藝復興后產生的近代醫學卻不在同一個時空坐標系上。中醫學的積累、傳承和發展與西方醫學的覆蓋、更新、發展道路不同。從古希臘、古羅馬醫學的消失,我們是否能從中得到一點警示:研究中醫學的人和管理中醫學科研的人,決不能在漂亮口號與時髦“課題”的掩蓋下,把中醫學術緩緩地 “格式化”和慢慢地“覆蓋”。
我們要珍惜中醫學的過去,愛護中醫學的未來。洛伊斯·N.瑪格納以羨慕稱贊的口吻說:“中國不僅以民間藥方的形式,而且以成熟和受人尊重的方式保持了它的醫學傳統,在某種程上這種獨一無二的穩定性要歸功于對過去的深深崇敬和可能有著6000年歷史的文字記錄系統。”對中國的本土醫學,我們要以敬畏的心態依然“深深地崇敬”。我們這一代人只能為中醫學大廈添磚加瓦,不能拆磚卸瓦,更不能偷梁換柱。既不能用硬方法摧毀,也不能用軟方法戲說。我們有責任用心仔細地愛護它,保護它,傳承它,發展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