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廣:六大戰略復興中醫藥(上)第 4 頁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用數千年時間和億萬人生命實踐不斷發現、創造、積累、檢驗和完善所形成的一個原創、獨立、完整的知識理論和方法技能體系。中華民族能五千年來生生不息、日漸強盛,中醫藥的確功不可沒,任何尊重事實的人都無法辯駁。
非但如此,即便是對各種化學污染造成的生理疾病和因生活工作節奏加快、人際競爭激烈造成的心理疾病此兩大類所謂“現代疾病”,如若民眾都能理解和把握中醫藥重視“治未病”,強調“食飲有節、起居有常”、“性命雙修、形神共養”的特點,從注重飲食起居和精神調養等方面做起,現代疾病的危害就可能在相當程度上被控制在萌發階段。傳統中醫藥在當代依然有勃勃生機、依然可以祛病強身、保家衛國的事實,不僅從廣東用中醫藥方法防治SARS、北京用古方研發治療甲流新藥等防治當代重大流行疫病的成果中得到明證,甚至在救災搶險應急場合運用中醫藥簡易方法有效防治了部隊群體傷病的事例也絕非僅有。認定中醫藥是當代乃至今后人類防治疾病、養護健康的有效手段言之有據。
2.應用中醫藥養身健體、防治疾病是人類合理的上佳選擇
對浩瀚宇宙和廣袤自然而言,人類是什么角色又應有何種作為?這是決定醫藥學的哲學基點問題。相對而言,中醫藥學更多是傳統農業文明的產物,信守“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無非是自然界中一類生靈,故此應該敬畏天地、順應自然,與周邊環境和其他生靈和諧共生、各得其所。而人自身也是一個各部分間密切關聯的“小宇宙”,患病主要是人體功能出現了問題,如陰陽失衡。因此強調養生——防重于治,強調辨證施治——著眼整體調整,強調“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保護和增強患者自身內在的抗病機能。而西醫藥學是近代工業文化的產物,崇奉人的獨立創造能力——“物我兩分”、“人能勝天”,把人看成是萬物主宰——要“人定勝天”。擅長線性的分析還原思考方法,認為人之有病,主要是人體部分物質出現了問題。而醫藥學就是醫者主導,用人造物質和人為手段“努力找病、除惡務盡”。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