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中醫與藝術混淆第 2 頁
可見,中醫與藝術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
首先,中醫與藝術的目的不同,醫學的目的是人的身心健康,藝術的目的是人精神世界的提升。
其次,從業態度不同,醫生不能主動去“創造”看病的對象,你醫術再高也要有病人才可施醫,即使“治未病”也是施于有健康要求的人體。而藝術鼓勵主動創作,你要有“藝術細胞”,有強烈的創作欲望才能出好作品。
再次,中醫的“工作對象”只能限定在人體,而藝術的對象隨心所欲,幾乎是無限的,用實在的物體可以創作,聲、光、影、動作、表情也可創作,甚至擺個石頭都可以是藝術。以繪畫為例,你可以畫在紙上,亦可以畫在石頭、木頭、皮革、金屬、墻壁、天空、甚至裸體上。
此外,中醫作為醫學的一部分,其水平(檢查、治療技術及藥物)是客觀的、并且不斷進步提高的。判斷標準很簡單:能把病治好的,水平就高;能短時間、花錢少治好的水平就更高。過去治不了的病現在能治了,現在治不了的病經過研究攻關,將來會治愈,就是時代整體醫療水平的進步。而藝術從總體水平來說是否進步,難以評價。盡管藝術理論、形式、手法、材料、技術……不斷創新、花樣百出,但誰也沒法說藝術水準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了。
比如:哪一個朝代都有大師和傳世之作,但能說后世的哪件書法超過了《蘭亭集序》、哪件繪畫超過了《蒙娜麗莎》、哪件雕塑超過了《思想者》?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