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除養生亂象從加強中醫科普入手第 2 頁
二是充分發揮各級中醫藥學會的協同作用。凡是沒有成立中醫藥科普分會的地方,都應盡快成立,并積極開展工作。在其他各級專業分會的工作中,要把學術研究與學術普及擺在同等地位來抓,尤其是要加大普及的力度,使各專業學科真正能為百姓所學,為大眾所用。
三是開展“大家”寫“小書”的活動。為加快科學技術的普及,我國曾開展過由百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撰寫科普圖書的活動,反響很大、收效很好。并于2006年召開過首屆百名中醫藥科普專家表彰大會,于2010年由中華中醫藥學會設立了11位首席健康科普專家,若是這些“大家”每人都能撰寫一本科普“小書”,不但會加快中醫藥知識的普及,而且會使我國的養生保健圖書市場煥然一新,“偽養生”和“假養生”的“神說”會不攻自破。
四是在中醫藥進社區的工作中,加大中醫藥科普力度。中醫有兩條根,一是傳統文化,二是人民群眾。中醫一直植根于百姓之中,這應該成為普及中醫藥的一條重要途徑。醫學科普和健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一定要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納入到日常的健康教育之中,提高群眾自我保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國的全科醫生應該具有中國特色,這樣才能滿足群眾的需要。
無論是全科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專科向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都應開設中醫課程,只有具備中西醫兩種技能的全科醫生才能真正勝任“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才能把中醫知識普及到家。這既是廣大人民群眾養生保健的需要,也是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新醫學體系的需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