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核心是形成治療疾病新體系
尹常健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確立中醫治法學范圍
中醫治法學研究的任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對傳統治法的學習與研究。中醫治法學的誕生始于《內經》,之后歷朝歷代醫家不斷創立新的治法,大大豐富了中醫治法學內涵,這些傳統的治法,今天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如平肝潛陽法對于高血壓,益氣生津法對于糖尿病,清熱利濕法對于肝炎等仍為臨床所常用。認真學習、深入研究這些治法的療效體現和作用機理是基地建設重要的學術任務之一。
第二是認真總結各地在相關疾病臨床研究中不斷創立的新治法。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結合研究的不斷深入,各地根據現代醫學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結合臨床實際,創立了許多新的治法并應用于臨床,這些治法既符合中醫理論,又對病變實質,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應對這些治法進行深入研究、反復印證,使之成為傳統治法學的有益補充。
第三是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治法。根據相關疾病的病變規律和特點,不斷創立新的中醫治法是基地中醫臨床研究的關鍵一環。如對高脂血癥建立化濁祛脂法;對高血壓病建立平肝降壓法;對糖尿病建立益氣降糖法;對肝纖維化建立通絡化纖法等等。這些治法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既符合中醫理論,又貼近臨床實際,對于提高“病”、“證”療效,完善豐富這些疾病的診療理論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