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內服外敷結合手法治療老年人腰椎管狹窄癥99例療效觀察
【關鍵詞】 腰椎;椎管狹窄;手法;投藥,口服;中藥外敷
腰椎管狹窄癥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見原因,多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患者年齡多較大,常拒絕接受手術治療,所以中醫非手術治療成為目前治療該類患者的首選方法。2001—2005年,筆者采用中藥內服外敷結合手法治療老年人腰椎管狹窄癥99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99例均為本院骨科門診患者,男63例,女36例;年齡最小60歲,最大78歲,平均66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20年,平均3.8年。
1.2 臨床表現 本組99例,其中單純腰痛15例,單純腿痛78例,雙側腿痛6例,間歇性跛行86例,患肢感覺障礙76例;腰后伸試驗陽性68例,屈頸試驗陽性57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25例,加強試驗陽性14例,鞍區麻木22例,括約肌功能障礙17例;經CT及MRI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骨質增生,小關節肥大,椎板增厚或黃韌帶肥厚等退行性改變;合并有腰椎間盤突出68例,突出髓核鈣化、骨化36例,側隱窩狹窄28例;99例椎管矢狀徑均狹窄(均<13mm),最窄之矢狀徑7.9mm,單一節段狹窄44例,2個節段狹窄42例,3個節段狹窄13例。有腰部外傷史65例。
1.3 中醫辨證 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分型[1] ,中醫辨證屬寒濕痹阻型8例,濕熱痹阻型10例,氣滯血瘀型18例,腎陽虛衰型37列,肝腎陰虛型26例。
1.4 治療方法
1.4.1 中藥內服 予補陽還五湯、六味地黃湯、獨活寄生湯加減。藥物組成:黃芪40g,懷牛膝15g,皂角刺15g,三棱10g,莪術10g,熟地黃20g,桑寄生15g,狗脊30g,茯苓20g,肉桂6g,地鱉蟲10g,血竭5g,獨活10g,骨碎補20g,制何首烏20g,防己20g,澤瀉30g。加減:寒濕痹阻型加制川烏頭15g,先煎1h;濕熱痹阻型加虎杖30g;氣滯血瘀型加地龍20g、蜈蚣2條;腎陽虛衰型加淫羊藿30g;肝腎陰虛型加枸杞子30g。每日1劑,水煎分3次,飯后30min服用。10日為1個療程。
1.4.2 中藥外敷 藥用:透骨草60g,伸筋草30g,制馬錢子20g,皂角刺30g,威靈仙30g,制乳香30g,制沒藥30g,三棱30g,莪術30g,蒼耳子30g,石楠葉30g,制川烏頭20g,狗脊30g。加減:寒濕痹阻型加細辛30g;濕熱痹阻型加芒硝30g、生大黃30g;氣滯血瘀型加劉寄奴60g;腎陽虛衰型加肉桂30g;肝腎陰虛型加生白芍藥60g、烏梅30g。水煎熱敷,每日3次,每次30min,10日為1個療程。
1.4.3 手法治療 患者俯臥位于硬板床上,結合臨床按壓及CT與MRI檢查確定痛點,術者一手拇指點于此點,一手托患側下肢,向上左右搖擺晃動下,拇指迅速向下點按痛點處,同時將患肢向上抬高,手法即告成功。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 判定療效。痊愈:腰腿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腰腿痛明顯減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好轉:腰腿疼痛減輕,功能部分恢復。無效:腰腿疼痛癥狀及功能均無改善或加重。
2 結果
本組99例,治療時間最短3周,最長8周。經6個月以上隨訪,痊愈25例,占25.25%;顯效48例,占48.48%;好轉22例,占22.22%;無效4例,占4.04%;總有效率95.96%。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