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第 2 頁
隨著中醫藥逐漸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大健康時代”帶來的旺盛的市場需求,使得中醫藥事業發展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同時也將給高等中醫藥教育特別是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帶來深刻變革。作為中醫人,我們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作為中醫藥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適應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要重點培養五類人才 60年前,南京中醫藥大學建校時,適逢新中國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機遇期,承負著振興中醫藥發展的重托,南中醫的前輩們和全國的同道一起,將中醫藥傳統的“師承教育”模式和現代“院校教育”模式創新融合,為現代高等中醫藥教育模式的確立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60年來,全國各地陸續開辦高等中醫藥教育,為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促進中醫藥事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顯著成績。但隨著社會對醫藥人才要求的提高、醫學模式的變化、疾病譜的改變、生源構成的變化,以及大健康時代的到來,高等中醫藥現有教育模式漸漸顯現出某些不足,如人才培養模式趨同、理論功底不深、臨床動手能力不強、中醫藥特色優勢不顯等,亟須改革創新。其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當前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醫藥人才?
面對時代的問卷,新一代南中醫人在回顧總結60年辦學輝煌歷程的基礎上,圍繞“建設國際著名、國內一流中醫藥大學”的目標,做出了明確的回答,即我們要致力于培養熱愛中醫藥事業、對中醫藥有深厚感情、富有仁愛精神和文化底蘊、融“師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之長、適應“大健康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
具體來講,我們要重點培養五類人才,即中醫藥臨床醫療人才、中醫藥養生保健“治未病”人才、中醫藥康復養老人才、中醫藥國際交流人才和中醫藥相關支撐學科人才。
培養五類人才要做到“一個改革”“四個堅持” 圍繞培養“五類人才”,我們將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重改革課程體系、教學體系、人才培養體系,調整專業結構、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此前我校已進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床邊教學、校企合作辦學等,目的是讓學生早跟師、多動手,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強化老師指導力度和師生交流頻度。今后,我校還將進一步加強和醫院、企業、社區等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并先行先試,努力創辦適應“大健康”時代需求的新專業,開設相應的新課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