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一定要下真功夫
中醫教育:學中醫一定要下真功夫 劉天驥 河南駐馬店市中醫院
近日報載,云南省縣級中醫院高樓林立,設備齊全,就是缺人。一位院長說:“該有的我們都有了,就是差人”。筆者認為,中醫目前不僅乏人而且乏術,現將本人對中醫現狀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揣荒陋,略陳管見,冀師者同道賜教。
中醫特色漸失 傳承和發展滯后
在中醫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名醫輩出,著作如林,醫和觀齊桓面色而治未病;扁鵲為虢太子針治尸厥以起死回生;華佗創麻沸散而開剖顱術先河;張仲景著《傷寒論》始為醫門之萬世規矩準繩,史稱“醫圣”;孫思邈寫《千金要方》,人稱“藥王”;李時珍撰《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還有近年來中醫參與抗擊“非典”、防治“禽流感”等,均彰顯了濟世活人之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近幾年來,黨和政府對中醫的扶持,其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如各縣中醫院的建立,中醫藥院校的規模擴大等更是有目共睹的。在中醫事業發展、中醫學術傳承及人才培養上,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等著名專家學者不遺余力地鼓與呼,嘔心瀝血,其精神和苦心令人感動。總之,中醫事業的光輝歷史和長足的進步的確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中醫的發展振興雖然成績不小,但還有諸多值得憂慮之處,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冷靜地思考中醫的現狀。
目前一些中醫院是樓房越蓋越高,現代化設備越來越昂貴,但中醫人員的基本素質和技術水平卻是越來越跟不上。患者并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中醫特色診療,中醫西化嚴重,或中醫師棄中學西,病人在西醫院是輸液治療,而到了中醫院仍然是吊瓶,看真正的中醫難,普遍存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