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學術傳承模式要創新
楊思進 楊文信 楊勰 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
關鍵詞:名老中醫 中醫傳承 傳承模式 名老中醫學術傳承
研究中醫傳承規律和傳承模式,對探索中醫人才的培養模式,科學管理、合理使用、 實現中醫藥人才的良性循環,造就新一代名醫具有重要意義。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自 2006 年開展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以來,陸續開展了全國、省、院多層次的師承工作,還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項目子課題:“孫同郊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研究”。從中對師承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體會,現總結如下。
傳承方式要有新建樹
新的傳承模式應有如下變化:一是教學模式應由傳統的“一對一”帶教方式向“多帶一”(多個導師帶一名學員)、“一帶多”(多個學員跟一位導師)的教學方式轉變。二是突破地域的限制,開展跨院、跨區域名老中醫學術繼承工作。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型式,如:跟師上門診、集中授課、病案討論、專家進病房、學術經驗交流會等。四是指導學員基于臨床,跟師學習,規范采集臨床信息。五是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實現知識的迅速發現,采用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方法解析結果,總結學術經驗。六是對學術經驗進行臨床驗證,科學評價。七是實驗研究,探索機理,經驗推廣。八是遵循“臨床信息采集—挖掘提取經驗—臨床應用驗證—機理機制研究—理論指導臨床”的傳承模式。
傳承內容要全面
除傳承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外,首先要學習醫德醫風。沒有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和敬業精神,專業技術就不可能達到精湛的水平。
其次是學習治學方法。名老中醫在中醫經典著作的研究上都下過一番苦功夫,熟諳原文,旁及各家;他們對中醫經典思想的熟悉把握程度,是中青年中醫所不及的。所以青年中醫工作者要在讀經典上補課,在臨床工作之余,多擠時間研讀經典著作,養成讀經典、研修各家中醫著作的好習慣。同時,在傳統文化知識方面加大積累,不斷提高中醫基礎理論水平,密切聯系臨床實踐,學以致用,帶著臨床問題去學習,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找閃光點,找創新點。
再次是學習診療藝術。中醫是一門集專業技術和人文藝術于一體的科學。名老中醫以德載術、以術宏德,熱愛中醫,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診療實踐中,面對患者,四診合參,應用自如,出神入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使病人能充分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高質量服務。這些都是名老中醫診療藝術的體現。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