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醫婦科學雙主教學模式
羅頌平 許麗綿 廖雅琪 趙穎 李坤寅 廣州中醫藥大學
長期以來,本科教學的重點在于傳授知識,偏重于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基礎素質的培養,而對學生創新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則重視不夠。高等教育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學資源的相對不足,中醫學生存在臨床思維與實踐能力不足、創新意識薄弱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實基礎、強臨床、求創新”的思路,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
一、堅持學術傳承與創新,建設優秀教師團隊,建設優秀教材
本學科由羅元愷教授創建于1956年,第二代學科帶頭人是歐陽惠卿教授,1997年由羅頌平接任學科帶頭人。經過三代學科帶頭人的傳承與創新,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在2002年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建設優秀教師團隊 依托重點學科學術團隊優勢,以學科優秀學術骨干構建的教師團隊擁有博士11名、教授8名、博士生導師6名。整體素質較高,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學緣結構。
教師團隊充分發揮資深教師的示范與指導作用,始終堅持教授、名師為本科生授課;以良好的師德和深厚的學術造詣帶領新教師從事教學研究與實踐,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中醫婦科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羅頌平被評為廣東省高校名師和南粵優秀教師;許麗綿被評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新南方優秀教師。
建設優秀教材 2002年以來,我們主編了面向本科生的5部《中醫婦科學》教材。為配合學生的課程學習和執業資格考試,還主編了4部與教材配套的教學參考書。
歐陽惠卿、張玉珍主編的《中醫婦科學》,已開始關注臨床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羅頌平主編的案例版《中醫婦科學》,充分體現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實用型醫學人才的科學性、有效性;教材編寫邏輯已從學科知識體系層面涉及實踐能力培養方向。歐陽惠卿主編的《中醫婦科學》2005年獲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優秀教材一等獎。
羅頌平主編的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材《中醫婦科學》,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使教材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內容、臨床實踐能力自我訓練的操作指南。在編寫邏輯、編寫體例上均有所突破、創新。
羅頌平等還主編出版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材《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等相關教材4部。
中醫婦科學主干課程形成了有主導、相關和配套的教材體系。
二、創新多元化案例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的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基礎與能力,靈活運用啟發式講授、課堂討論、課堂練習、角色扮演和實驗教學等方法,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啟發式講授:本科班學生的基礎與能力比較均衡,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采取案例引入、以問題為中心等教學形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訓練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判斷的思維能力。
課堂討論:選擇一些重點病種以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預習并查閱資料,課堂上分組討論,讓學生陳述意見,或就不同意見進行辯論,或提出新的問題,教師進行引導、歸納和總結。
課堂練習:針對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根據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瓶頸”,擬出練習題,如鑒別診斷、證候分析、病例分析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對于學習背景與能力差異較大的境外學生,通過反復練習,使其提高學習興趣,并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
角色扮演法:根據中醫臨床課程的特點,選擇一些疑難病癥,由教師扮演病人,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采集病歷、分析病情和實際操作能力,并結合視頻資料,深入闡述診斷與鑒別診斷方法、辨證要點,并讓學生提出診療方案,學習臨床思維方法。
實驗教學:在臨床課程中率先開展實驗教學。讓中醫專業的本科學生進入?茖嶒炇,了解與?圃\療相關的實驗方法與原理,啟發創新意識;在臨床模擬實驗室學習?茩z查方法與診療技能,為臨床實踐打好基礎。
構建多元化案例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是適合實證分析與知識綜合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雖已被應用于醫學教育,但通常只作為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輔助手段。根據中醫學臨床課程的特點,我們形成了案例教學的新模式:以課堂案例教學-臨床病例討論-案例作業-臨床案例考核等多元應用的方式,在課堂教學、臨床教學、練習、考核等教學環節中全程貫穿案例教學,使學生在課程學習、臨床見習和實習的時候能夠從實際病例中學習?频幕局R;在課間練習、課程考核和畢業考核的時候能夠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診療疾病,使書本的知識變成活生生的實踐,從中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醫學素養,鍛煉其臨床技能,使他們看到病、會看病,真正進入醫生的角色,在實踐中磨練中醫基本功。
其操作模式是:
課堂案例教學:教材為主、案例為輔,主體明確。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靈活選用課前案例引入法、課間病案舉例、課后案例分析、專題案例討論等方法。
臨床案例討論:以實際案例為基礎,貼近臨床實際。學生不僅學到專業知識,也掌握了專業技能,包括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案例作業:學生在臨床見習過程中自選案例,在病區、門診等每個單元書寫一個案例分析作為作業,包括臨床資料、診療思路、處理等。通過案例作業,學生提高了診斷、鑒別和治療能力,并鍛煉了醫患溝通技巧和醫療文書書寫能力,臨床思維日趨嚴謹。
臨床病案考核:在課程考核和畢業考核中均有臨床病例的病歷采集與診療分析,綜合考察學生的醫學素養。
通過多元化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技能,畢業生的臨床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
三、拓展與優化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拓展優質教學資源 教研室建立了教學資源庫和試題庫;全程拍攝《中醫婦科學》教學錄像,涵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觀摩、臨床教學觀摩、病例討論等教學活動;制作了不同班種、教材課程教學使用的CAI課件。建設了《中醫婦科學》精品課程教學網站,以及產后病、不孕癥專題學習網站。
2005年,《中醫婦科學》成為我校第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善用臨床教學資源 我校第一附屬醫院婦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疲瑢?萍夹g力量雄厚,是“異位妊娠”診療規范協作組的組長單位、“先兆流產”協作組的副組長單位,在全國中醫婦科界居龍頭地位。目前已形成系列診治規范,病區有專人負責臨床教學,?苾瀯轂閷W生的見習、實習提供臨床教學資源。
四、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臨床能力 教師按診療常規規范培訓實習生的臨床技能。采用主治醫師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上小課、案例作業等形式,使其臨床思維能力與診療操作得到扎實訓練。實習生出科考試采取筆試、案例分析和臨床技能考核相結合的形式。
多途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較成熟的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讓學生進入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學習科研方法和運用文獻資料的能力;在臨床實踐和實驗教學中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參與教學調查問卷、師生座談會,在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中啟發創新意識。
中醫婦科學教師團隊注重學術傳承,創新性地進行《中醫婦科學》“雙主”教學模式的構建,產生了“名教師、名教材、名課程”的實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