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王道坤治貧血發熱案
中醫經驗:王道坤治貧血發熱案 殷世鵬 段永強 甘肅中醫學院
患者安某某,男,55歲。2011年3月28日初診。患者弓背而行,面色萎黃,眼瞼、爪甲及牙齦蒼白,衣著厚重。舌淡苔黃膩,舌下脈絡(+)。患者自訴近一月來,時常發熱,體溫最高達41℃。遂至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入院治療,入院已一周有余,但療效欠佳,現患者仍痰多,且咳痰不利,重度乏力,動則氣喘,心慌、心悸,舌色淡,苔黃厚,舌下脈絡迂曲,脈數。
理化檢查:X線胸片示:右肺間質性纖維化;雙肺彌漫性肺氣腫。血象、骨髓象示貧血伴血小板減少性骨髓象。
分析:患者貧血貌,一月來,反復發熱,痰多,咳吐不利,咳痰后不發熱,結合理化檢查,王道坤教授辨證為:邪居少陽、濁痰停肺,瘀而發熱,治當和解少陽、逐瘀化痰兼以扶正。方藥予以小柴胡湯合千金葦莖湯、生脈飲加味。
處方:柴胡18克,黃芩12克,黨參15克,半夏15克,干姜6克,蘆根15克,桃仁12克,生薏苡仁30克,萊菔子15克,白芥子12克,紫蘇子12克,陳皮12克,川軍3克,枳實12克,炙甘草10克,生曬參(對入)12克,麥冬12克,五味子6克。3劑,水煎服。
患者入夜即燒起,21時服藥一次,熱勢減退,當夜即安臥,次日晨起續服一次,白天熱起,僅行物理降溫,體溫便恢復正常。
2011年3月30日復診:患者服藥3劑,病勢較前大為好轉,心慌、心悸之癥亦獲緩解,舌苔轉為薄黃。體溫檢測最高時為38.5℃,自訴咳痰通利則不發熱,咳痰不利則自感發熱。遂在原方基礎上增黃芩為15克,生薏米為50克,生曬參為15克,加用生石膏40克。7劑,水煎服,日1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