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馬駿應用對藥治療脾胃病經驗
中醫經驗:馬駿應用對藥治療脾胃病經驗 卜菲菲 安徽中醫學院2008級
“對藥”是指某兩味藥總是成雙成對出現,如影隨形,起著相輔相成或相得益彰的作用。筆者老師馬駿為全國第三、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其在臨床診治疾病中擅用“對藥”,特別是在脾胃病的診治中,他根據脾胃同居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既對立又統一,且和肝木關系極為密切等特點,在使用“對藥”中,強調陰陽升降、通補、潤燥、散斂之平衡,力求“調和致中”,“以平為期”。在此略舉幾例。
蒼術、白術
人體是一個不斷運動變化、推陳出新的有機整體,脾胃則是人體重要的升降出入樞紐。馬駿認為脾胃病證病延經年,臟腑氣血的生理功能減退而多虛實夾雜為患。運脾法屬于八法中的和法,具有補中寓消,消中有補,補不礙滯的功用。
在運脾藥中,首推蒼術,該藥味微苦,芳香悅脾,開郁寬中,運化水濕,正合脾性。而白術則守而不走,故白術善補,蒼術善行。二藥一剛一柔,一補一瀉,一守一走,配伍得當則相得益彰。故長夏暑濕之季,蒼、白術同用,醒脾化濕,攻補兼施。雖然有人認為蒼術辛味剛燥,久用有傷陰之弊,而馬駿認為脾為柔臟,唯剛藥可宣陽泄濁,多年的臨床觀察,并未發現因使用蒼術而傷陰耗液者。因此,只要無陰傷,但用無妨。
赤芍、白芍
芍藥一味,漢時不分赤白,統稱芍藥。近人多用白芍。赤芍善入肝經血分而清熱,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瘀化熱清則胃自安;白芍入肝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二藥一散一斂,一行一緩。馬駿常兩藥并用,一方面取其一斂一散,另一方面,馬駿指出脾胃病多病程較長,初期在氣,“久病入絡”;初期在脾胃,久之累及肝木;初病多實,久病見虛,故臨床上對于證屬土木失和,肝胃郁熱,證見痛、脹、嘔、噯氣、嘈雜等氣滯血瘀之象者,或胃鏡下見有胃黏膜焮紅如赤焰,或疣狀胃炎等,赤白芍同用,既緩肝急,補肝體,又清郁熱,通血絡,剛柔并濟,土木同調,通補兼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