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奇難病證驗案-水腫
趙天才 董正華 陜西中醫學院
潘某,女,40歲。1996年12月21日初診。顏面及下肢浮腫5個月。患者5個月前某日因飲食不慎,突然發熱、腹瀉,給予抗生素后熱退、瀉止,但又出現肉眼血尿及浮腫,后入西安某附屬醫院住院治療,經化驗檢查,尿常規:隱血+++;血β2-MG4406μg/L;腎穿刺病理活檢示:腎組織,18個腎小球中5/18全球性硬化,硬化腎小球體積增大,系膜輕到重度增生,腎小管灶狀萎縮。免疫熒光:lgM+。診斷為系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伴腎小球硬化。給予免疫抑制劑、雷公藤多苷片等,治療5個月,浮腫略減輕,余癥如前。查:患者面浮瞼腫,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腰酸肢軟,氣短乏力,畏寒,易外感,面色萎黃少華,尿利色黃,大便正常;舌淡紅而暗,苔白厚,脈沉細弦。尿常規:隱血+++;血常規:血紅蛋白80g/L。辨證屬水腫,日久腎陰脾氣俱虛,余熱內擾,絡傷血溢,脾濕失運,水氣外泛。治擬益腎健脾,清熱寧絡,佐以利濕消腫。處方: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旱蓮草10克,懷牛膝15克,黃芪40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石韋15克,魚腥草25克,生益母草25克,大、小薊各15克,炒蒲黃12克,茜草15克,白茅根30克。28劑,每日1劑,水煎服。
1997年1月20日二診:浮腫減輕,氣短乏力明顯好轉,外感次數減少,尿常規檢驗:隱血++,余如前。擬初診方去石韋、蒲黃,加丹參15克,囑守方常服。
5個月后復診:各癥消除,尿檢多次均為陰性。為鞏固療效,患者一邊上班做輕工作,一邊又堅持服用二診中藥。一年之后,一切正常,面色榮潤,精神振作,遂停藥觀察。2002年12月隨訪,體健如病前,尿檢及其他檢驗均正常。
按:杜雨茂認為,奇難病證,其病機復雜,證情纏綿,往往難以在短時內顯效,其療效每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需長時間治療。故醫者要對患者耐心解釋,增強患者信心,爭取患者配合,堅持藥物持續應用,不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醫者在治療上亦需有信心和耐心,不少奇難病證非是無效,而是治不得法,尤其是不能堅持長期治療之故。本例患者其病證所以頑固,乃因病邪深固,病損較重,正氣耗傷,邪正雙方形成相持局面,治療難取速效,故先后共堅持服藥達一年半之久,使其病情病機從根本上得到好轉,而獲邪去正復之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