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湯應用心得
二陳湯,方出《和劑局方》,由制半夏15g,陳皮、茯苓各12g,炙甘草6g組成。方中制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氣為主藥;陳皮行氣化痰,茯苓滲濕化痰為輔藥;炙甘草補益脾胃,調和諸藥為佐使。故合之,為燥濕化痰,和中降氣之良方。原方主治因痰濕內停所致之咳嗽痰多,惡心嘔吐,眩暈,失眠,心悸,苔白膩,脈緩濡等證。
痰濕內停,既可阻滯氣機,壅塞經絡,寒化熱化,生風致瘀,兼挾外感、內傷等,以此方為基礎,隨證加減出入,靈活化裁,?捎糜诙喾N疾病的治療。如今,本方加減廣泛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神經性嘔吐、神經衰弱、甲狀腺腫及小兒流涎等病。
痰濕滯胃,氣機受阻,其證胃脘脹痛,噯氣稍舒,食少乏味,厭吃油膩,苔白膩,脈緩濡等。應除痰濕,消脹痛,和胃氣。此病筆者常用二陳湯加蒼術、白術、木香、砂仁各9g治之,每收良效。噯氣食臭者,挾食滯也,宜加山楂、麥芽、神曲各15g;自感脘部發涼者,痰濕寒化也,宜加干姜9g、厚樸15g;痛而拒按者,挾有瘀血也,宜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2g。
痰濕中阻不解,又見胃脘脹悶發熱,吞酸吐酸,苔色變黃,脈來滑數者,痰濕化熱也。筆者遇此病,每用二陳湯加黃連9g、黃芩12g治之,數劑即效。若痰濕化熱,傷及胃絡而嘔血色黑者,宜上方再加枳實15g,竹茹、側柏葉炭、荷葉炭各9g,甚驗;若嘔吐不止,大便干結不下者,加大黃9g治之,得瀉病減。
痰濕不解,阻滯經絡,致陽氣不得通暢者,其證尚見身麻或肢麻。應祛除痰濕,通經活絡。此病筆者常用二陳湯加蒼術、天麻、膽南星各12g,橘絡、丹參各18g,并堅持守方,每獲良效。
中焦痰濕不解,蒙被清陽而致眩暈者,其證除痰濕中阻外,尚有眩暈,如坐舟車,甚則惡心嘔吐等,當滌除痰濕,用二陳湯加白術、天麻各12g,蔓荊子9g,大棗4枚治之,其效頗佳。苔白膩變黃,又心煩口若者,痰濕化熱也。宜加柴胡15g,黃芩12g。惡寒發熱,無汗,頭身不適者,挾有外感風寒也。宜加荊芥、防風、紫蘇各12g治之。
手足厥冷由痰濕內聚所致者,可急用二陳湯加蒼術、藿香各9g,竹瀝、生姜汁各30滴,以除濕逐痰,痰濕去則手足厥冷自除。若上證繼而又見汗出不止,脈來沉弱者,為痰濕致少陰陽虛欲脫之候也。宜用二陳湯加附片(久煎)、黃芪、干姜以祛痰除濕,回陽救逆。
痰濕內聚,濁氣上攻而頭痛者,其治應以祛痰除濕為主,止痛為輔。用二陳湯加蒼術9g、川芎12g、白芷5g治之,數劑即見著效。若只見偏頭痛者,挾少陽風熱也。宜于二陳湯加柴胡15g,黃芩、川芎、防風各12g治之。久病頭風不愈,用此方治之,也有一定效果。
陳國華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