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喘驗案兩則
□ 陳國華 四川省成都郫縣
一、痰瘀喘咳水腫案
葉某某,男,43歲,已婚,農民。
患者喘咳已5年,受涼易發,春夏病輕,秋冬病重。曾用中西藥多方治之,其病仍發,F喘咳發作已十余日,痰多清稀,短氣不足以息。今診,尚見唇舌青紫,背部惡寒,頭眩心悸,下肢水腫,按之凹陷,尿少微黃,紗少便溏,苔白,脈沉而數。此乃痰瘀喘咳水腫也。藥用茯苓18g,干姜、半夏、杏仁、前胡各12g,麻黃、細辛各6g,丹參30g,炙甘草6g,五味子9g。2劑。
二診:喘咳咯痰及背冷明顯好轉,唇舌面部發紫大為減輕,它如前述。藥已中病,遂令再服上方2劑。
三診:諸癥悉去,但微咳而已。遂寧上方加附片15g,肉桂6g,數劑而愈。隨訪年,未見復發。
按 喘咳痰稀,背部惡寒,頭眩心悸,為飲邪宿肺,清陽不升,并凌心所致;飲宿肺中,肺氣失宣,久而不解,必致血瘀,故唇舌及面部發紫;上源郁遏,水道不通,加之脾失健運,土不制水,故尿少水腫,納少便溏。苔白,脈沉而數者,為飲邪留肺凌心之征也。故一診、二診均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加麻黃、前胡、丹參,以溫陽化飲,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三診僅留微咳,故用上方加附片、肉桂,以鞏固療效,加強治本。
二、肺腎陰虛久喘案
患者鄒某某,男,35歲,已婚、農民。白天如常人, 每到半夜子時,喘病就要發作,且喘發必醒,醒則必坐起來,不然,則喘息必劇,呼吸均感很困難,喘時偶有微咳,無痰,口鼻發干,飲食二便如常。如是者,已4月余。曾服中西藥或靜脈滴注,均未見明顯好轉。再追問之,又發現病人5月前至今,尚有陽強易舉,早泄遺精之證。此外,尚有苔黃少,舌質鮮紅乏津,脈細數無力等。此乃肺腎陰虛,虛陽亢盛,肺不主氣,腎失納氣之候。藥用熟地30g,山藥、山萸肉各18g,丹皮、茯苓各9g,4劑而喘息大減,余癥亦輕,又4劑而喘平,他癥亦基本消失。為鞏固療效,遂將上方劑量加大5倍,研為細末,以蜂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兩丸,早晚各服1次,藥盡而愈。隨訪11年,未發。
按 該患者先有陽強易舉,早泄遺精,說明喘前已有腎陰虛弱之病。腎陰虛弱,肺失真陰滋潤,久之,肺不主氣,故口鼻發干,子時發喘。苔少質紅少津,脈細數無力者,陰虛內熱之象也。遂用上方滋腎養肺、納氣平喘,收良好之效。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