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第 15 頁
十四、治風劑
治風劑是以川芎、防風、羌活、荊芥、白芷及羚羊角、鉤藤、石決明、天麻、鱉甲、龜板、牡蠣等藥物為主組成,具有疏散外風或平熄內風等作用,用于治療風病的中成藥。治風劑分為疏散外風和平熄內風兩類。臨床以頭痛、口眼㖞斜、肢體痙攣、眩暈頭痛、猝然昏倒、半身不遂或高熱、抽搐、痙厥等為辨證要點。
臨床可用于治療偏頭痛、面神經麻痹、破傷風、急性腦血管病、高血壓腦病、妊娠高血壓、癲癇發作、震顫麻痹、小兒高熱驚厥、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見上述癥狀者。
1.疏散外風劑 適用于外風所致病證。癥見頭痛、惡風、肌膚瘙癢、肢體麻木、筋骨攣痛、關節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則角弓反張等。例如川芎茶調丸(散、顆粒、片)、疏風活絡丸。
2.平熄內風劑 適用于內風證。癥見眩暈、震顫、四肢抽搐、語言謇澀、足廢不用,甚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例如天麻鉤藤顆粒、松齡血脈康膠囊、華佗再造丸。
注意事項:(1)應注意區別內風與外風;(2)疏散外風劑多辛香走竄,易傷陰液,而助陽熱,故陰津不足或陰虛陽亢者應慎用。
十五、治燥劑
治燥劑是以桑葉、杏仁、沙參、麥冬、生地、熟地、玄參等藥物為主組成,具有輕宣外燥或滋陰潤燥等作用,用于治療燥證的中成藥。治燥劑分為輕宣外燥劑與滋陰潤燥劑。臨床以干咳少痰、口渴、鼻燥、消渴、便秘、舌紅為辨證要點。
臨床可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百日咳、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癌、習慣性便秘、糖尿病、干燥綜合征、肺結核、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見上述癥狀者。
1.輕宣外燥劑 適用于外感涼燥或溫燥證。涼燥證癥見頭痛惡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溫燥證癥見頭痛身熱、干咳少痰、或氣逆而喘、口渴鼻燥、舌邊尖紅、苔薄白而燥。例如杏蘇止咳糖漿(顆粒)。
2.滋陰潤燥劑 適用于臟腑津傷液耗的內燥證。燥在上者,癥見干咳、少痰、咽燥、咯血;燥在中者,癥見肌肉消瘦、干嘔食少;燥在下者,癥見消渴或津枯便秘等。例如養陰清肺口服液(膏、丸、糖漿)、蜜煉川貝枇杷膏。
注意事項:⑴首先應分清外燥和內燥,外燥又須分清溫燥與涼燥;⑵甘涼滋潤藥物易于助濕滯氣,脾虛便溏或素體濕盛者忌用。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 01-04 
[醫藥考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 12-01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第三期難治 10-20 
[醫藥資訊][組圖]第三期難治病明中醫學術沙 10-19 
[醫藥資訊]符合條件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 09-28 
[五絕動態][組圖]五絕指針療法確定為2015百 08-15 
[五絕動態][組圖]定興縣五絕指針按摩服務中 07-29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首屆華企峰 07-27 
[醫藥資訊][組圖]首屆華企峰會2015百項健康 07-27 
[醫藥考試]首批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國家基 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