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計算機模擬病例)簡介

一、CCS的發展
計算機模擬技術在醫學考試的研究和應用已經有多年的歷史。起初還是一種簡單的人機對話的考試模式,如Friedman 1973年設計的CBX(computer-based examination 計算機測試)、Schumachei和Burg 1975年設計的CPMP(computer patient management problems 計算機病人處理問題)。1995年美國國家醫學考試委員會(NBME)開始研究計算機模擬病例(computer-based case simulations CCS)的考試方法。1999年11月CCS正式做為美國執業醫師考試(USMLE)的一種手段,應用于考試。
CCS是以計算機模擬臨床診療工作為出發點,把時間作為貫穿全部考試過程的主線,通過考生與計算機的交互式應答,考查考生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其顯著特點是:病例過程是動態模擬的,題目是多向和開放的。
二、CCS的目的
CCS注重考核考生的臨床思辨能力,考查考生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的發展、治療場景的變化、或根據診療決策后的信息反饋而確定下一步診療行為的能力;考查考生對輔助檢查手段的篩選使用能力和使用時機的把握。合理的診斷,經濟、有效的治療是評判診療措施優劣的標準。
三、CCS設計
以病情發展(時間的推移),病人潛在信息的暴露和收集、相關檢查結果、處理效果等信息的反饋回收(信息量的增加)為主軸線,并在其上設置考核節點。考生在每一節點采取所有他認為必要的“有效行為”(詢問病人、下醫囑、輔助檢查、體格檢查),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反饋結果,選擇下一個他認為需要關注的節點,查看信息,采取進一步的“有效行為”。
四、CCS的評分方法
結合臨床診療的特點,其計分的基本因素是判斷考生處理病人的“有益”或“冒險”行為,中立行為不計分;另外,計分還考慮處理病人措施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和排列等因素。
其次,評分中還應包含處理病人所花費的費用因素,這正是目前社會廣泛關注問題,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目前,我國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采取的是多站式考試模式,實踐技能考查的也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為不斷完善實踐技能考試,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正在開展CCS的研究工作,并在適當時候進行試點。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 01-04 
[醫藥考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 12-01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第三期難治 10-20 
[醫藥資訊][組圖]第三期難治病明中醫學術沙 10-19 
[醫藥資訊]符合條件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 09-28 
[五絕動態][組圖]五絕指針療法確定為2015百 08-15 
[五絕動態][組圖]定興縣五絕指針按摩服務中 07-29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首屆華企峰 07-27 
[醫藥資訊][組圖]首屆華企峰會2015百項健康 07-27 
[醫藥考試]首批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國家基 07-18




